1.什么是堆栈? 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一个4GB的内存。 一块内存,操作系统在进程启动的时候已经分配好的,供程序执行时使用 和数据结构的堆栈无关 查看堆栈 2.如何查看应用程序的堆栈 (1) (2)在内存窗口搜索FS对应的内存地址并查看 可以看到当前应用程序被分配的内存即为堆栈 开始地址为:005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7-05 17:30:17
阅读次数:
56
前言:在认识深浅拷贝的时候,先了解python中的可变类型与不可变类型。 以及 python中的传参到底是传递值还是传递引用(内存地址) python中的可变数据类型主要有 :(列表,字典) 指的是在内存地址(id)不变的情况下,可变数据类型的‘值’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如果可变类型是 +=, appe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7-05 17:11:11
阅读次数:
58
作者:丁宋涛系统启动过程概述在掀下电脑开机按钮后,电源就会开始向主板和其他外围设备供电。初始状态下的电压还不太稳定,因此并不会立即开始指令的执行。此时,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发出重置信号,然后等待内部初始化工作的完成。等到控制芯片组检测到电源己经开始稳定供电后,它撤去信号,跳转到合适的内存地址处,读取并执行第一条机器指令。系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后续系统及程序的正确执行。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7-05 10:25:34
阅读次数:
66
在学习python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不可变数据类型和可变数据类型。 1.名词解释 以下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内存地址来说的。 不可变数据类型: 当该数据类型的对应变量的值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对应的内存地址也会发生改变,对于这种数据类型,就称不可变数据类型。 可变数据类型 :当该数据类型的对应变量的值发生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7-04 15:03:32
阅读次数:
60
利用展开运算符进行数组拷贝,采用的是浅拷贝,即引用的是同一个内存地址。但是当两个数组其中一个进行了变动,发生变动的节点会重新开辟出内存空间,其它未改变的节点依然引用同样的内存块。具体看如下代码示例: let a=[1,2,3]; let b=[4,5]; let c=[...a,...b]; con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7-01 16:05:39
阅读次数:
70
String类 属于不可变字符串,是字符串常量 equal方法 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容是否相同,==是比较两个对象的内 存地址是否相同常量都是存在jvm,方法区的常量池当中 String str1 = "123"; String str2 = "123"; System.out.println(str1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30 22:11:47
阅读次数:
57
1)python动态类型:对象是储存在内存中的实体在程序中写的对象名只是指向这一对象的引用引用和对象分离,是动态类型的核心引用可以随时指向新的对象(内存地址会不一样)2)引用计数:在python中,每个对象都有存有指向该对象的引用总数,即引用计数原理:每个对象维护一个ob_ref字段,用来记录该对象当前被引用的次数每当新的引用指向该对象时,它的引用计数ob_ref加1每当该对象的引用失效时计数ob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28 09:38:54
阅读次数:
75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模式,使用和理解起来都比较简单,但是单例的写法有好多种,下面挑重点的介绍。 1、饿汉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1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1 INSTAN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27 15:55:37
阅读次数:
50
id is == #id is(内存地址和判断内存地址是否相同) #id 相同,值不一定相同 #值相同,id不一定相同 # s1 = [1, 2, 3] # s2 = [1, 2, 3] # # print(id(s1)) # # print(id(s2)) # # s1 ='holting' #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26 20:29:11
阅读次数:
57
CPU 缓存结构原理 CPU 缓存结构 查看 cpu 缓存 速度比较 查看 cpu 缓存行 cpu 拿到的内存地址格式是这样的 CPU 缓存读 根据低位,计算在缓存中的索引 判断是否有效 0 去内存读取新数据更新缓存行 1 再对比高位组标记是否一致 一致,根据偏移量返回缓存数据 不一致,去内存读取新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26 18:19:35
阅读次数: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