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实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姓名:陈玉婷 学号:201306114132一、 实验目的用高级语言完成一个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程序,以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及其算法的理解。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采用连续分配方式之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4 20:42:59
阅读次数:
1381
1. 目的和要求1.1. 实验目的用高级语言完成一个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程序,以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及其算法的理解。1.2. 实验要求采用连续分配方式之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4种算法完成设计(任选两种算法)。(1)**设计一个作业申请队...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4 11:09:02
阅读次数:
129
实验四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实验目的用高级语言完成一个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程序,以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及其算法的理解。实验环境windows下的VB实验要求采用连续分配方式之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4种算法完成设计(任选两种算法)。(1)*...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4 11:07:30
阅读次数:
108
实验四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网络工程专业 姓名:蔡利聪 学号:201306114117一、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用高级语言完成一个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程序,以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及其算法的理解。2.实验要求采用连续分配方式之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4 11:07:23
阅读次数:
179
题意:n个程序员一起写m行代码,第i个程序员每写一行有a[i]个bug,求总bug不超过b的分配方案有多少种
分析:这题很像完全背包,不过求的不是最大/最小bug数,求的是bug数小于上限的分配方案。所以这题要用三维dp
dp[i][j][k]表示前i个个程序员总共写了j行代码产生了k个bug时的plan数,这题有两种转移:1)第i个程序员再写一行;2)换第i+1号程序员写
所以方程:dp[...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02 17:56:29
阅读次数:
237
正则表达式:正则表达式最早是由数学家Stephen Kleene在对自然语言的递增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56提出来的。具有完整语法的正则表达式,主要使用在字符串的格式的匹配方面上,后来也逐渐应用到信息技术领域。不同的编程语言对于正则表达式有细微的不同,ActionScript 3.0是按照ECM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1 18:20:31
阅读次数:
154
这两天敲的电子词典中涉及到电子词典打开以及为电子词典词条分配内存的问题,其中经过了三次的改进措施,下边对这三种方式的改进过程做如下总结:
第一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对电子词典内存分配的方式是为其分配一个指定大小的空间,实现代码如下:
//声明虽大的记录条数
#define MAX 111111
struct dict
{
char *key;//词条
char *conten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1 13:23:57
阅读次数:
119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2、堆区(heap):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5-30 00:36:30
阅读次数:
211
深入Java核心 Java内存分配原理精讲引言:栈、堆、常量池虽同属Java内存分配时操作的区域,但其适用范围和功用却大不相同。本文将深入Java核心,详细讲解Java内存分配方面的知识。Java内存分配与管理是Java的核心技术之一,之前我们曾介绍过Java的内存管理与内存泄露以及Java垃圾回收...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5-29 11:25:40
阅读次数:
120
1. 目的和要求1.1. 实验目的用高级语言完成一个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程序,以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及其算法的理解。1.2. 实验要求采用连续分配方式之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使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4种算法完成设计(任选两种算法)。(1)**设计一个作业申请队...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28 09:21:26
阅读次数: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