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层模型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2)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3)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4)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7-02 01:19:54
阅读次数:
182
前言 最近在看计算机网络的书,有些内容看完就忘了,还是总结一下。 IP地址与MAC地址 要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必须先理解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IP地址使用软件实现的)如下图: 在发送数据时,数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30 21:54:37
阅读次数:
163
一、背景介绍 由于需要和其他系统进行对接。文件的逻辑地址通过接口传递,而文件的实体需要通过服务器间的同步进行传输。在同事的建议下选择了rsync。 二、RSYNC介绍 RSYNC 有多种方式进行同步,本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其中,两种远程服务器的同步配置。(在客户端 注意命令中“:” 冒号的个数) 要了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15 15:42:34
阅读次数:
195
内存地址 区分三种不同的地址: 1.逻辑地址:机器语言指令中指定操作书或指令的地址,由段和偏移量构成 2.线性/虚拟地址:应用程序的地址 3.物理地址:在内存芯片上的寻址地址 逻辑地址转换:内存控制单元MMU利用分段单元将逻辑地址转换为虚拟地址,再由分页单元将其转化为物理地址 硬件中的分段 逻辑地址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06 15:20:21
阅读次数:
172
OSI七层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如何使用物理信号来表示数据1和0数据传输是否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通信双方如何建立和中止连接物理接口特性数据链路层数据帧封装结构源和目的方的物理地址数据校验功能网络层数据包封装结构源和目的方的逻辑地址根据包头的逻辑地址选路传输层用户进程间的通信承上启下会话层建立用户间的会话关系表示层定义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编码和解码、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06 10:51:50
阅读次数:
143
1 实模式 1.1 实模式缺点 保护模式强调的是保护,是在Intel 80286中首次出现. 实模式的特点: 1. 实模式下,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属于同一特权级. 2. 用户程序所使用的地址都指向真实的物理地址,也就是说逻辑地址等于物理地址 3. 用户程序可以使用任意段基址,修改内存中任意数据. 4.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5-31 22:05:13
阅读次数:
240
顺序表 顺序表的基本形式 传统顺序表: 起始物理地址+逻辑地址(元素下标)*存储单元大小(每一个元素所占用几个字节)=所查找元素的物理地址 即:L0+(n-1)*c得到你想要的元素的物理地址 元素外置顺序表 背景: 存储数据类型不一样,导致存储单元大小不一样, 导致不能使用传统的顺序表来读写数据 元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5-23 00:07:02
阅读次数:
208
本节内容: 网络通信要素: A:IP地址 (1) 用来标识网络上一台独立的主机 (2) IP地址 = 网络地址 + 主机地址(网络号:用于识别主机所在的网络/网段。主机号:用于识别该网络中的主机) (3) 特殊的IP地址:127.0.0.1(本地回环地址、保留地址,点分十进制)可用于简单的测试网卡是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5-21 12:21:43
阅读次数:
222
前言 整个因特网就是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位的标识符。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很方便的进行寻址。其中IP的编制方法共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一、分类的IP地址 二、子网的划分、三、构成超网 一、IP地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5-15 19:30:50
阅读次数:
282
1.System.IO.MemoryMappedFiles 内存映射文件类 内存映射文件将文件的内容映射到应用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 内存映射文件使程序员得以处理极大的文件(这是因为可以并发管理内存),并且它们允许对文件进行完整的随机访问而不需要查找文件。 内存映射文件还可以在多个进程之间进行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