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意:给出中序和后序序列,求从根到叶子结点这样路径和值最小的叶子结点。如果和值相等,则选择叶子结点值较小的那个。
思路:由中序和后序序列递归地构造二叉树。顺序存储显然不行,使用链式存储。由于每个结点输入的是数字而不是字母,这里采用整型数组来存的,而不再是字符串,可能更方便些。build(n,a1,a2)函数是利用中序序列a1和后序序列a2构造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返回根结点指针。递归构造出二叉树后...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26 19:40:26
阅读次数:
200
对于堆大家都不陌生,无非就是最大堆和最小堆之分,堆的使用很广泛,优先队列、求大叔组的前k个数都可以用堆实现,且时间复杂度低。但是对于堆的具体实现存在几种不同的方式,它们各有优势。根据堆底层的实现可分为顺序存储堆和链式存储堆,链式存储又分为左式堆、斜堆以及二项..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25 17:18:25
阅读次数:
248
我们过去介绍的数据结构都不是线性存储的结构,我们今天就来模拟一个最简单的数据结构基于数组构建存储连续的数据结构.
1.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的接口
/**
* 指的是用一段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一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
* @ClassName: ISeqList
*/
public interface ISeqList {
/**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7 13:06:52
阅读次数:
305
自己实现了二分查找的循环实现和递归实现
说明:二分查找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不适于链式存储结构,是一个高效的查找方法。虽然折半查找效率高,但是要排序,排序本身是一种很费时的运算。
要求传入的表是有序的。
二分查找的过程可用二叉树描述,把当前区间的中点位置上的元素作为根,左子表和右子表中的元素分别作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由此得到二叉树。
此树称为描述折半查找的判定树或...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4 16:43:58
阅读次数:
257
"""容器 Containers,有时候也被称为集合 collections,指的是能够在内存中存储其他特定类型的对象的对象,这种对象一般是通用的模板类。谓平台无关,即Qt容器类不因编译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实现;所谓“隐式数据共享”,也可以称作“写时复制copy on write”,这种技术允许在容...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1 17:31:22
阅读次数:
1414
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它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查找方法。 【二分查找要求】:1.必须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2.必须按关键字大小有序排列。 【优缺点】折半查找法的优点是比较次数少,查找速度快,平均性能好; 其缺点是要求待查表为有序表,且插入删除困难。 因此,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 不经常...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5 22:08:50
阅读次数:
299
首先抽象出一个线性表抽象类(包含基本的增删操作)
public abstract class MyAbstractList {
public abstract void add(E t);
public abstract void add(int index,E t);
public abstract void remove();
public abstract void remove(...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5 14:13:59
阅读次数:
316
树的3种常用链表结构1 双亲表示法(顺序存储结构)优点:parent(tree, x)操作可以在常量时间内实现缺点:求结点的孩子时需要遍历整个结构用一组连续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树的结点,同时在每个结点中附加一个指示器(整数域) ,用以指示双亲结点的位置(下标值) 。图所示是一棵树及其双亲表示的存储结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5 00:30:18
阅读次数:
414
转载自:http://www.nowamagic.net/librarys/veda/cate/DataStructures栈的定义与大概理解栈的抽象数据类型ADT顺序栈:栈的顺序存储结构顺序栈的进栈操作顺序栈的出栈操作获取顺序栈的栈顶元素链栈:栈的链式存储结构链栈的进栈操作链栈的初始化与遍历链栈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4 17:18:17
阅读次数:
195
如果是一个一个进出站台的话!说明车厢直接出栈;
在A站的火车按某个顺序进站C之后,在C站的最后一个火车编号如果和当前在B站的第一个火车编号一样的话!就表明符合要求!出栈操作!
开辟一个栈,按顺序存储当前比bs[i]小的车厢;
都不符合的话,就.......break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9 15:18:38
阅读次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