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实现Condition三个条件,有这样一个应用: 1、 有三个进程,第一个进程运行1次,第二个进程运行2次,第三个进程运行3次; 2、 先运行第二个进程,然后第一个,然后第三个; 3、 依次运行5次循环。分析:此时若用Object的wait和notify是实现不了的,我们能...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23 10:45:42
阅读次数:
172
前言:昨天尝试用Java自行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Producer-Consumer Problem),在coding时,使用到了Condition的await和signalAll方法,然后顺便想起了wait和notify,在开发中遇到了一个问题:wait、notify等阻塞和恢复的时机分别是什么?...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19 18:19:32
阅读次数:
170
Object.wait和notify方法 object‘s monitor 先来了解一下Object.wait和notify方法 ?wait、notify和notifyAll方法是Object类的final native方法,所以这些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 Object类是所有类的超类,因此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8 13:40:43
阅读次数:
210
Java多线程设计模式wait和notify机制总结:
wait和notify方法必须写在synchronized方法内,即在调用wait和notify方法前,需先获得对象锁;
调用wait方法则释放锁;wait方法返回后,需获得对象锁才可继续执行下面语句; 多个线程wait时,若另外的线程调用notify方法后,由JVM决定唤醒其中一个线程;
多个线程wait时,若另外的线程调用not...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15 15:33:51
阅读次数:
188
众所周知java支持多线程,有多线程就必然会存在多线程的交互,交互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共享数据,或者通过提供的锁信号量等等,这里通过用wait以及notify实现线程交互。要用好线程的wait和notify就要首先了解一下线程的状态,线程的状态大致可以划分为一下几种,创建->就绪->运行->阻塞->...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0-10 16:46:34
阅读次数:
206
在多线程开发中,最经典的一个模型就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他们有一个缓冲区,缓冲区有最大限制,当缓冲区满
的时候,生产者是不能将产品放入到缓冲区里面的,当然,当缓冲区是空的时候,消费者也不能从中拿出来产品,这就
涉及到了在多线程中的条件判断,java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提供了wait和notify方法,他们可以在线程不满足要求的时候
让线程让出来资源等待,当有资源的时候再notify他们让他们继续...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9-18 23:49:14
阅读次数:
243
标题起得有些奇怪,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替换wait和notify?在论坛看到了这么一段:>14.为什么wait(),notify()和notifyAll()必须在同步方法或者同步块中被调用?当一个线程需要调用对象的wait()方法的时候,这个线程必须拥有该对象的锁,接着它就会释放这个对象锁并进入等待状态..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14 02:35:57
阅读次数:
464
wait 和notify 在 synchronized 包含的范围中 必须与synchronized 使用同一个对象可以在一个锁中设定 多个 condition 来执行等待的方法,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实现多个方法之间的等待执行。例如下面例子 的两个conditionclass BoundedBuffer...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9-05 09:51:31
阅读次数:
241
Python提供的Condition对象提供了对复杂线程同步问题的支持。Condition被称为条件变量,除了提供与Lock类似的 acquire和release方法外,还提供了wait和notify方法。线程首先acquire一个条件变量,然后判断一些条件。如果条件不满足则 wait;如果条件满足...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9-04 20:38:20
阅读次数:
356
一、线程的两种实现方式: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二、同步的两种实现方式:synchronized,wait和notify三、为何不推荐使用stop()和suspend()?四、sleep和wait区别五、同步和异步的区别六、当一个线程进入一个对象的一个synchronized方法...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26 13:37:46
阅读次数: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