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时事件制作的钟表//带有停止按钮的无穷循环中的计时事件。请点击上面的计时按钮,输入框会从0开始一直计数。点击停止按钮,计数将会从0重新开始。//一个无穷循环的计时事件请点击上面的按钮,输入框会从0开始计算并且停止。//另一个简单的计时点击上面的按钮,输入框会显示逝去的时间。(2秒,4秒,6秒...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2-13 21:44:27
阅读次数:
237
四原型方式
我们创建的每个函数都有一个通过prototype(原型)属性,这个属性是一个对象,它的用途是包含可以由特定类型
的所有实例共享的属性和方法。逻辑上可以这么理解:prototypt通过条用构造函数而创建的那个对象的原型对象。使
用原型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所有对象实例共享它所包含的属性和方法。也就是说,不必在构造函数中定义对象信息,而
是直接将这些信息添加到原型中。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2-09 07:14:08
阅读次数:
199
面向对象是一种编程方式,此编程方式的实现是基于对类和对象的使用类 是一个模板,模板中包装了多个“函数”供使用(可以讲多函数中公用的变量封装到对象中)对象,根据模板创建的实例(即:对象),实例用于调用被包装在类中的函数面向对象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和多态本篇将详细介绍Python 类的成员、成员修饰符、...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2-08 17:48:36
阅读次数:
277
转自:http://www.cnblogs.com/ulex/p/4186881.htmlIOC容器:工具较多,大体功能都相同,大都需要事先对接口与实现进行配对(通过代码或配置文件),然后由系统自动或手动通过接口来获得相应实现类的实例,对象实例化的工作由IOC容器自动完成。概述:MEF :Manag...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12-02 16:12:29
阅读次数:
143
Scala 内部类 纯属于该类的对象 实例如下:class Out(val outName : String){ val outName2 = "I'm outName2 " out =>class Inner(val innerName :String) { defsayHello(inner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1-29 00:53:46
阅读次数:
340
答: 是值传递。Java语言的方法调用只支持参数的值传递。当一个对象实例作为一个参数被传递到方法中时,参数的值就是对该对象的引用。对象的属性可以在被调用过程中被改变,但对对象引用的改变是不会影响到调用者的。C++和C#中可以通过传引用或传输出参数来改变传入的参数的值。在C#中可以编写如下所示的代码....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1-26 14:48:09
阅读次数:
139
1.类方法和实例方法类方法:不需要声明一个对象(实例),就可以直接引用。通常是有返回值的(否则类方法就无意义了,因为没有对象或者相应的成员变量的值可以设置)类方法的特点:1.声明和实现的时候,以(+)开头2.类方法属于类的本身,只能通过类名调用3.类方法不能直接访问成员变量4.类方法不能直接调用对象...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1-22 21:53:36
阅读次数:
156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一、实现一个标准的单例模式,用一个变量来标志当前是否已经为某个类创建过对象, 如果是,则在下一次获取该对象实例时,直接返回之前创建的对象 示例: 1 var Singleton = function(name){ 2 th...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11-21 19:42:11
阅读次数:
161
可以简单地使用下面语句实现窗口的标题SetobjShell=CreateObject("Wscript.Shell")objShell.Run("%comspec%/KtitleMyCommandWindow|ping.exe192.168.1.1"),1,TRUE上面我们新建了一个Wscript.Shell对象实例(instance),然后我们使用Run行为运行Ping.exe,并且使用%comspec%启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1-20 00:22:20
阅读次数:
192
/*字符串:NSString不可变字符串字符串对象的内容不能修改,字符串的指针可以改变NSMutableString可变字符串可以修改字符串对象的内容,继承自NSString,具有所有的方法*/1.创建对象,实例方法和类方法NSMutableString*mStr=[[NSMutableString...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11-19 22:19:42
阅读次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