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虚拟机深入理解系列全部文章更新中...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ava内存区域透彻分析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常用vm参数分析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原理,从此告别JVM内存分配文盲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如何利用JDK自带的命令行工具监控上百万的高并发的虚拟机性能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如何利用VisualVM对高并发项目进行性能分析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你了解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2-31 00:54:06
阅读次数:
107
垃圾收集的位置 JVM把内存区域分为多个子区。在这些子区中,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生命周期与线程绑定,程序计数器始终指向当前执行的字节码位置,或为空,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则随着方法的执行和结束执行如栈和出栈操作,每一个栈帧的内存大小在类结构确定下来时就为已知的,因此在这些子区中的内存分配和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2-29 15:01:20
阅读次数:
61
介绍 Java堆(Java Heap)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Java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很多时候也被称做“GC堆”。如果从内存回收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2-28 22:47:48
阅读次数:
78
前述 数据库实例有buffercache,buffercache中有很多buffer buffercache里面单独有一块内存区域用来记录,有很多链是chain LRU链:least recent use最近最少使用,LRU上链的是干净块 LRUW链:least recently used writ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9-12-27 09:44:25
阅读次数:
124
https://blog.csdn.net/qq_37141773/article/details/103138476 一、虚拟机 同样的java代码在不同平台生成的机器码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底层的硬件指令集是不同的。 同一个java代码在windows上生成的机器码可能是0101..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2-22 10:41:52
阅读次数:
77
JVM部分数据整理 一、运行时数据区域 Java内存区域主要分为线程私有区域【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区】、线程共享区域【Java堆、方法区】、直接内存(不受JVM GC管理) 1、线程私有部分 1.1、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一块较小的内存空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2-21 22:46:38
阅读次数:
81
1.array new array new就是申请一个数组空间,所以在delete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在delete前加[] delete加上[]符号以后,就相当于告诉系统“我这里是数组对象,记得全部回收”,因此析构函数会被调用三次,在new array也一样,它会调用三次构造函数。 一旦忘记[]符号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2-16 13:06:11
阅读次数:
87
本文已经收录自笔者开源的 JavaGuide: "https://github.com/Snailclimb" (【Java学习+面试指南】 一份涵盖大部分Java程序员所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如果觉得不错的还,不妨去点个Star,鼓励一下! Java 内存区域详解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是针对的是 H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2-15 14:15:10
阅读次数:
150
自动内存管理机制 第二章、Java内存区域与内存溢出异常 【虚拟机中内存如何划分,以及哪部分区域、什么样代码和操作会导致内存溢出、各区域内存溢出的原因】 一、运行时数据区域 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包括以下几个运行时数据区域【虚拟机内存模型】: 1.程序计数器: 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2-14 22:40:57
阅读次数:
90
1.static的作用和特点可以用来修饰:成员变量,成员方法,代码块,内部类等。具体如下所示修饰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属于类,不属于单个这个类的某个对象,被类中所有对象共享,可以并且建议通过类名调用。被static声明的成员变量属于静态成员变量,静态变量存放在Java内存区域的方法区。静态代码块静态代码块定义在类中方法外,静态代码块在非静态代码块之前执行(静态代码块—>非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2-14 09:54:34
阅读次数: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