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有人都在谈论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跨界……不懂或者不了解这些都不好意思出来混,频频也有各个领域的大牛透彻的给我们分析未来的趋势,为企业把脉诊断并开具良方。现状是人人都在谈趋势,人人谈转型,人人在把脉。但很不幸,我们永远无法探知趋势的改变和爆发的密码,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的摸到趋势的脉搏。
趋势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趋势的改变,人类活动是由各类因素组成的一个大型有机体,就像所有...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6 15:39:54
阅读次数:
133
前言
这是一系列关于华为(核心)竞争力的探讨,源于前文中写了“华为核心竞争力”的文章,让读者感觉没啥内容,当时觉得在华为竞争力方面已经有很多书介绍的很好了,而且在该文中也把书名推荐给读者了。但后来想想读者的意见是对的,作为一本谈华为的章节而言,不谈华为的竞争力就跟抽去骨头的排骨肉一样,毫无观感了。所以尝试重写一下,如果大家觉得好,那得感谢那位提出意见的读者,俺的同学老猪。如果觉得写的不好,可以先...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1 14:45:00
阅读次数:
229
2015-02-10
雷震子
雷震子
早期的皮草是御寒的佳品,但随着人们在室内活动增加,露天活动的减少(室外就乘车了),大件皮草的穿戴已经非常少了,笔者只有一次去大庆出差的时候,在机场见过一身皮草的女孩。在北京很少见到。深圳更是从没见过了。但笔者不觉得皮草使用的减少跟人们珍爱动物有太直接的关系,因为即使不杀生的佛家弟子也是有穿皮草的,知道是谁不?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1 14:42:53
阅读次数:
201
砸300亿美金与政府对垒,有钱就是任性
---谈互联网化政府和政府互联网化
本文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先引用一个微博:
2040年,杭州~“尼玛,当年真不应该跟工商总局斗!”。。。。。
1.大型互联网厂商已经具备部分准政府职能
大型互联网厂商不仅拥有数亿的用户,还有数百万的企业(数亿企业员工)基于互联网厂商的平台开展业务。因此大型互联网厂商,可以获得海量的用户信息,这...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01 09:36:27
阅读次数:
147
任正非思想
大家一提华为厉害,几乎都会首先觉得任老板厉害,甚至觉得任老板就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前文提到的三本书,《以奋斗者为本》、《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我看任正非的经营哲学》,几乎都是以任老板为全书的核心。除了这三本书之外,大谈任老板的书更是满天飞,生怕比别人提得少了不够华为范儿。笔者不否认任老板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把任老板放在华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位。但在这里笔者不会展开去谈任老板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12 16:30:06
阅读次数:
190
写书是个苦差事,也是个兴趣活儿。本来想延续《日子》、《月子》、《伺候月子》这些名人的思路自己吭哧吭哧的写,不过觉得既然写书是给别人看的,这种模式似乎不妥,所以希望采用我主写大家参与的模式,否则即使免费做厕纸,大家也得有人愿意用才是,所以如下策划了一下:
1、我来主笔,感兴趣的兄弟姐妹全员参与的模式:之所以选择我来主笔,一方面是考虑大的主体内容、主体思想和主体风格的一致与可控,另外也考虑大多数参与...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07 18:58:59
阅读次数:
252
作者:雷震子
如感兴趣,欢迎转载或转发,并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雷震子、跨界杂谈
华为印象(三)
华为术语
奋斗者
“奋斗者”虽然作为一个华为术语,从外在形式上个人似乎跟很多公司实际的差别已经不大了。因为很多公司,不仅包括IT公司,甚至很多大型企业,平时个人加班基本都是没有加班费的。笔者也在所谓的美国企业待过,连美国人那边也是没啥加班费一说的,而且他们加班一点不比中国人少。这还只是...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07 18:55:55
阅读次数:
152
2011年4月1日愚人节前后正式入职华为,至今大约3年半的时间,跟已经换过几次工号的老前辈相比,对华为的理解可能是肤浅的,所以仅从我个人的角度对华为的观察和理解写成。
“美丽的狼窝”
入职报到,从进入百草园开始,对于我这个土鳖北方佬而言,有如此多花花草草的华为真是让人欣喜异常,风景真的很漂亮。从百草园,到培训中心,再到万科城。喜欢的不得了,虽然这都不属于自己,在这些地方转转都觉得是个享受。...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07 18:55:30
阅读次数:
144
华为术语
MTS
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觉得又是一个华为高大上的产品,或者一个业务部门。看了很多上下文之后才知道是“马蹄山”的意思。马蹄山是一个村子,建筑形式很像广东的城中村。
十几年前笔者作为穷吊丝(现在这个穷吊丝的身份也没变,但那时还没有“吊丝”这个词)先后在广州的石牌、深圳的上下沙、大冲住过。那都是城中村,特别是石牌。那时他们的共同特点,建筑以6-10层的建筑为主,基本上都是村民自...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07 18:55:09
阅读次数: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