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4j十一个开源的日志记录组件,在工程中用于代替System.out语句。它允许开发人员以任意的精细程度控制哪些日志说明被输出,通过使用外部的配置文件,可以在运行的时候配置它。Log4jPO有三个主要的组件:Loggers(记录器)、Appenders(输出源)、Layout(布局),可以简单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6 21:20:25
阅读次数:
225
LGWR进程按照顺序写在线日志,中间不会跳跃,而且LGWR进程不会在同一个日志快写2次,即使一次写入的日志快只占几个字节,下次不会再用了,这就造成日志空间的浪费。Oracle做一次Commit,就会触发LGWR进程进行日志缓冲到日志文件的写入操作,因此可以说更改相同数据量的前提下,如果提交过于频繁,产生的日志可能就会越多,即使第一次Commit占用的日志块仍可以存储下一次需要写入的日志缓冲,那么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4 13:08:10
阅读次数:
202
面向对象是一种新兴的程序设计方法,或者说它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范型,其基本思想是使用对象,类,继承,封装,消息等基本概念来进行程序设计。它是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对象)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在系统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强调直接以问题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3 23:26:36
阅读次数:
488
??????通常我们项目里,有一些重要的日志想单独的输出到指定的文件,而不是全总输出到系统的日志文件里,那么我们log4j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功能,下面我们来一步一步看是怎么做的。这里以property的配置方式写,xml方式类似,想了解的,可以看官方文档。...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3 15:31:47
阅读次数:
226
在管理服务器的时候经常要根据系统的日期判断上传哪一天的日志文件,例如是周一需要上传上周五的日志,其他日期则上传前一天的日志,日志文件是以日期命名的。这就需要获取前三天的日期,或者前n天的日期。批处理结合vbs可以实现,文件如下。
if "%date:~13%"=="一" (set DaysAgo=3) else (set DaysAgo=1)
>"%temp%\MyDate.vbs" echo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2 17:10:49
阅读次数:
162
第一:Redis 是什么?Redis是基于内存、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高性能存储系统,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第二:出现背景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需求越来越多, 但memcache中没有, 影响开发效率性能需求, 随着读操作的量的上升需要解决,经历的过程有:数据...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2 13:46:56
阅读次数:
223
总结之前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
背景:
运维用scribe从apache服务器推送过来的日志有重复记录,所以这边的ETL处理要去重,还有个需求是要按业务类型多目录输出,方便挂分区,后面的使用。
这两个需求单独处理都没有问题,但要在一个mapreduce里完成,需要一点技巧。
1、map输入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输出时:
if(ttype.equals("othe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1 00:20:13
阅读次数:
226
1、log4j.rootCategory=INFO, stdout , R
此句为将等级为INFO的日志信息输出到stdout和R这两个目的地,stdout和R的定义在下面的代码,可以任意起名。等级可分为OFF、FATAL、ERROR、WARN、INFO、DEBUG、ALL,如果配置OFF则不打出任何信息,如果配置为INFO这样只显示INFO, WARN, ERROR的log信息,而DEBUG信...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0 20:44:53
阅读次数:
315
最近有客户反映,机房出现断电情况,服务器的系统重新启动后,数据库服务自启动失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为了查看是不是断电情况导致数据库文件损坏,从客户的服务器拿到数据库的日志,进行分析。 数据库工作机制 要分析数据库启动失败的原因,首先说明一下数据库服务的工作机制。 数据库分为六大服务: 数据库的六大...
rsyslog是强大而小巧的日志系统,可以汇总client的日志到server,但是其推荐的imrelp/omrelp协议在默认配置时,有端口号限制,查起来比较麻烦。中文资料这方面内容就没有,解决起来走了不少弯路。希望给大家借鉴一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9 12:26:27
阅读次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