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型转换1.强制转换(显示转换)A.变量=(需要转换的类型)变量--仅适合于同一类型内转换.例:float a; double b=3.14; a=(float)b;B.变量=Convert.To数据类型 (变量)--值类型转换.PS:TO数据类型必须用".net数据类型"来表示.例:floa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6 13:47:10
阅读次数:
234
一、类型转换1.强制转换(显示转换)A.变量=(需要转换的类型)变量--仅适合于同一类型内转换.例:float a; double b=3.14;a=(float)b;B.变量=Convert.To数据类型 (变量)--值类型转换.PS:TO数据类型必须用".net数据类型"来表示.例:float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6 09:38:10
阅读次数:
169
一、类型转换1、自动转换(隐式转换)2、强制转换(显示转换)1)、用()。()内是转换后的数据类型,只能转换同一大类例:float a; double b=3.14; a=(float)b;2)、用convert。例:float a; double b=3.14;a=Convert.To singl...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6 00:56:29
阅读次数:
355
Hibernate映射类型分为两种:内置映射类型和客户化映射类型。内置映射类型负责把一些常见的Java类型映射到相应的SQL类型;此外,Hibernate还允许用户实现UserType或CompositeUserType接口,来灵活地定制客户化映射类型。客户化类型能够把用户定义的Java类型映射到数...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08-14 13:17:58
阅读次数:
237
为什么要引入内联函数(内联函数的作用)
用它替代宏定义,消除宏定义的缺点。宏定义使用预处理器实现,做一些简单的字符替换因此不能进行参数有效性的检测。另外它的返回值不能被强制转换为可转换的合适类型,且C++中引入了类及类的访问控制,在涉及到类的保护成员和私有成员就不能用宏定义来操作。
1、内联函数与宏定义的区别:
内联函数在编译时展开,可以做一些类型检测处理。宏在预编译时展...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4 01:33:47
阅读次数:
269
特殊工具与技术--运行时类型识别[续] 三.RTTI的使用 当比较两个派生类对象的时候,我们希望比较可能特定于派生类的数据成员.如果形参是基类引用,就只能比较基类中出现的成员,我们不能访问在派生类中但不在基类中出现的成员.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RTTI,在试图比较不同类型的对象时返回假(false)。 我们将定义单个相等操作符。每个类定义一个虚函数 equal,该函数首先将操作数强制转换为正确的类型。...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13 22:36:07
阅读次数:
383
一、传输数据指令───────────────────────────────────────它们在存贮器和寄存器、寄存器和输入输出port之间传送数据.1. 通用数据传送指令.MOV 传送字或字节. 如:MOV eax,11 意思:eax=11MOVSX 先符号扩展,再传送.MOVZX 先零扩展,...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1 20:39:23
阅读次数:
284
概念:
泛型是Java SE 1.5的新特性,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的创建中,分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Java语言引入泛型的好处是安全简单。
泛型的常用字符代表意思:
? 表示不确定的java类型。
T 表示java类型。
K V 分别代表j...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11 00:25:41
阅读次数:
324
1. 参数化预编译之所以能防御住SQL注入,只要是基于以下2点: 1) setString(): WEB程序接收字符串的场景 将用户输入的参数全部强制转换为字符串,并进行适当的转义,防止了闭合的产生 2) setInt(): WEB程序接收整型的场景 将用户输入的非整型参数强...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8-10 01:44:49
阅读次数:
380
由于不同项目的需要,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Visual Studio 2005,2010版本.众所周知,使用某个Visual Studio版本创建的项目或解决方案,不能直接使用其他版本的Visual Studio打开,而必须经过转换.安装了VS2010后,用它打开以前的VS2005项目,都会被强制转换为...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8 12:17:06
阅读次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