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指令集可以分为6类,即是跳转指令,数据处理指令,程序状态传输指令,Load、Store指令,协处理器指令和异常中断指令跳转指令:在ARM中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程序的跳转,一种是跳转指令,另一种是直接向PC寄存器写入目标地址的值通过直接向PC寄存器写入目标寄存器的数字可以实现在4GB
地址空间的任...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6 03:26:38
阅读次数:
286
IPV6的优势1.更大地址空间,IPV6采用了128bit的地址长度,可以提供2^128个地址。2.IPV6包头长度为固定40个字节,IPV4是40~60个字节;这样容易实现硬件式转发,提高转发效率3.IPV6包头比IPV4包头简化,取消了网络层的校验工作,提高了网络层效率4.引入灵活的扩展头,使得IPV6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5 18:51:42
阅读次数:
1066
IPC进程间通信+邮槽MailSlot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
现代计算机采用虚拟内存机制,为进程提供独立的足够大的地址空间,处于安全目的,一个进程不具有特殊的权限,是无法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内存空间,进程间相互隔绝。进程间通信IPC就需要特别的机制来实现,邮槽MailSlot是常用的IPC方法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4 20:35:09
阅读次数:
432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pcliuguangtao/article/details/6526119/*共享内存允许两个或多个进程进程共享同一块内存(这块内存会映射到各个进程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
从而使得这些进程可以相互通信。 在GNU/Linux中所有的进程都有唯...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05-12 21:28:35
阅读次数:
725
1.中断描述符表(IDT),将每个异常或中断向量分别与它们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与GDT和LDT类似,IDT也是由8字节长度的描述符组成。IDT空描述符的存在标志位必须是0。IDT表可以驻留在线性地址空间的任何地方,处理器使用IDTR寄存器来定位IDT表的位置。
LIDT指令可以把内存中的限长值和基地址操作数加载到IDTR寄存器中,该指令仅能由当前特权级CPL是0的代码执行,通常被用于创建...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1 20:12:21
阅读次数:
310
进程切换
为了控制进程的执行,内核必须有能力挂起在CPU上运行的进程,并恢复以前挂起的某个进程的执行。这种行为被称为进程切换,任务切换或上下文切换。
尽管每个进程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地址空间,但所有进程必须共享CPU寄存器。因此,在恢复一个进程执行前,内核必须确保每个寄存器装入了挂起进程时的值。
进程恢复执行前必须装入寄存器的一组称为硬件上下文(hardware context)。硬件上下文是...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1 14:26:57
阅读次数:
316
1.程序的构建
在构建程序的时候,链接器都会给程序设置一个默认的加载地址,即首选基地址,它表示该模块被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时最佳的内存地址。默认情况下,对于EXE程序而言,windows链接器会将它的首选基地址设置为0X400000(四十万),而DLL程序的首选基地址则被设置为0X10000000(1千万),然后链接器将该地址以及一些相关数据和代码的地址写入到PE文件中。首选基地址的是为了系统程序...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0 04:39:44
阅读次数:
821
第一章:源起
遇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客户数据文件有2g大,客户要通过界面查询文件中的数据并用列表控件显示数据,要怎么处理这个文件才能让应用程序不会长时间无响应,客户感觉不到程序的卡顿?
第二章:解决之道 第一反应是用内存映射文件处理大文件,将文件分成数次映射至内存地址空间,避免...
每一种输入设备都要通过硬件接口或控制器与CPU相连,程序利用I/0指令,存取接口上的寄存器,获得外部设备的状态信息,从而实现输入输出I/O的地址:在8086家族中,I/O端口地址和存储单元的地址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占用不同的地址空间,8086提供的I/O端口地址达64KI/O指令【1】输入指令:IN格...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08 15:37:10
阅读次数:
242
进程:运行在系统当中的任务(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线程:运行在进程当中的任务(线程不能脱离进程)进程:独立内存地址空间
线程:同进程中线程共享内存地址继承Thread 类 run()子线程的入口子线程没结束前,主线程不会结束优先级(1-10 10最高)的设置,只能让优先级高的
抢到执行CPU的几....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5-07 00:02:20
阅读次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