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没使用过ARouter请你按照这篇下面博客尝试使用下然后再往下看组件通信的内容(不然的话可能会懵逼)Android Studio接入ARouter以及简单使用 如果你使用过ARouter请继续往下看: 1 子模块定义一个与主模块通信的接口 ISkill继承自IProvider2 主模块定义一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8-31 19:46:48
阅读次数:
321
PLC控制系统,主要由CPU、本机架I/O模块,分布式I/O模块,通信模块,或其他设备等组成,如何判断这些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或是一旦出现故障,能在第一时间判断故障设备出在哪里?为排查故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停机时间,在大型项目中维护,尤其重要。本文,将分享一种如何判断AB PLC控制系统中的硬件...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06 00:12:21
阅读次数:
672
模块的概念 一个复杂的项目开发中,会写很多js文件,一个js文件执行某些特定的功能,那么每个js都可以称为一个模块,这就是模块的概念 每个js模块内部数据/实现是私有的, 只是向外部暴露一些接口(方法)与外部其它模块通信 模块化的进化史 全局function模式:将不同的功能封装成不同的全局函数 问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9-04-03 23:49:56
阅读次数:
237
JS模块化 模块化的理解 什么是模块? 将一个复杂的程序依据一定的规则(规范)封装成几个块(文件), 并进行组合在一起 块的内部数据/实现是私有的, 只是向外部暴露一些接口(方法)与外部其它模块通信 一个模块的组成 数据 >内部的属性 操作数据的行为 >内部的函数 模块化 编码时是按照模块一个一个编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9-02-26 01:02:22
阅读次数:
249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毕设分享一下单片机毕设课程计参考资料33个,献给大四的朋友,毕业设计就不用愁了,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加群大家一起交流:813238832资料下载的地址:https://bbs.usoftchina.com/thread-208012-1-1.html1、CDMA通信系统中的接入信道部分进行仿真与分析2、USB接口设计3、毕业设计(论文)OFDM通信系统基带数据4、电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12-28 17:19:28
阅读次数:
650
前言:简单了解几个有关网络管理的命令一,显示网络连接目前有俩个命令-netstat,ssnetstat通过遍历proc来获取socket信息,目前属于较旧的命令,也许未来有被丢弃的可能ss使用netlink与内核tcp_diag模块通信获取socket信息,较新的命令,目前与netstat共存选项俩者对于常用的选项没什么差别,所以放在一起说,以netstat为例看一下示例便于观看,所以以下示例我们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10 18:12:48
阅读次数:
159
nrl24l01每次只能发送4个字节,前面说到,第一个字节用于源节点,第二个字节用于目的节点。因此只剩下两个字节用于温度和湿度,一个字节只有八位,需要表示温湿度的正负数,因此每个字节的第一位表示正负符号,后七位表示数据,最大能表示+-127。 树莓派代码 如下: Arduino Leonardo代码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2-11 22:41:26
阅读次数:
211
考虑到项目的实际需要,树莓派作为主机,应该只在需要的时候查询特定节点发送的数据,因此接收到数据后需要根据头部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数据,如果不是继续接收数据,超过一定时间未查询到特定节点的数据,则退出程序,避免无限等待。 本项目中各个节点和树莓派的通信不区分信道,因此如果由树莓派发送给特定节点的数据会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2-11 12:35:44
阅读次数:
258
设计思路 Arduino Leonardo初始化为发送模式,发送完成后,立即切换为接收模式,不停的监听,收到数据后立即切换为发送模式,若超过一定时间还为接收到数据,则切换为发送模式。 树莓派初始化为接收模式,接收到数据后立即切换为发送模式,超过一定时间为接收到数据则切换为发送模式,发送数据后立即切换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2-11 10:42:17
阅读次数:
161
在我的项目里,树莓派主要作为中心节点,用于接收数据,Arduino作为子节点,用于发送数据,考虑到以后会有很多子节点,但又不至于使得代码过于繁琐,因此所有的传输数据添加一个头部编号用于区分不同节点。 nrf24l01支持的数据最大为4个字节,因此使用最高位的一个字节(8位)作为节点编号,剩余三个字节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2-10 22:41:58
阅读次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