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头格式 注意以下几点: TCP的包是没有IP地址的,那是IP层上的事。但是有源端口和目标端口。 一个TCP连接需要四个元组来表示是同一个连接(src_ip, src_port, dst_ip, dst_port)准确说是五元组,还有一个是协议。但因为这里只是说TCP协议,所以,这里我只说四元组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6-22 18:31:26
阅读次数:
246
本文转自互联网 一、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的区别 所谓的四层就是ISO参考模型中的第四层。四层负载均衡也称为四层交换机,它主要是通过分析IP层及TCP/UDP层的流量实现的基于IP加端口的负载均衡。常见的基于四层的负载均衡器有LVS、F5等。 以常见的TCP应用为例,负载均衡器在接收到第一个来自客户端的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6-14 14:13:17
阅读次数:
313
一、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的区别所谓的四层就是ISO参考模型中的第四层。四层负载均衡也称为四层交换机,它主要是通过分析IP层及TCP/UDP层的流量实现的基于IP加端口的负载均衡。常见的基于四层的负载均衡器有LVS、F5等。以常见的TCP应用为例,负载均衡器在接收到第一个来自客户端..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6-14 12:14:50
阅读次数:
336
1.ARP的工作原理 IP层协议ARP的核心功能就是通过目的主机IP地址得到主机的硬件地址,然后通过硬件地址进行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的很多技术一样,ARP协议也是使用了建立一个缓存表的思想。它规定每个主机都维护着一个ARP高速缓存,里面是本网络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表且这个表会动态更新。显然当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6-10 15:00:15
阅读次数:
203
UDP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运输层协议。 UDP不提供可靠性,它只是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报发送出去,但是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 由于UDP在传输数据报前不用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且没有超时重发等机制,故而传输速度很快。 import java.net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5-30 06:28:48
阅读次数:
266
1.【ICMP】 1. ICMP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但ICMP不是高层协议,而是IP层的协议。通常ICMP报文被IP层或更高层协议(TCP或UDP)使用。一些ICMP报文把差错报文返回给用户进程。 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 2. 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5-23 17:22:31
阅读次数:
171
1.HTTP协议与TCP/IP协议的关系HTTP的长连接和短连接本质上是TCP长连接和短连接。HTTP属于应用层协议,在传输层使用TCP协议,在网络层使用IP协议。IP协议主要解决网络路由和寻址问题,TCP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在IP层之上可靠的传递数据包,使在网络上的另一端收到发端发出的所有包,..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6-05-23 01:07:43
阅读次数:
220
1.程序之间的通信
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我们可以理解为进程之间的通信,而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的前提是我们能够找到某个进程,因此,我们需要给进程添加唯一的标示,在本地进程通信中我们可以使用PID来标示一个进程,但PID只在本地唯一,网络中的多个计算机之间的进程标示并不能保证唯一性,冲突的几率很大,这时候我们需要另辟蹊径,TCP/IP协议族已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IP层的ip地址可以标示主机,而TC...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6-05-18 19:45:37
阅读次数:
270
TCP 协议如何保证可靠传输 一、综述 1、确认和重传:接收方收到报文就会确认,发送方发送一段时间后没有收到确认就重传。 2、数据校验 3、数据合理分片和排序: UDP:IP数据报大于1500字节,大于MTU.这个时候发送方IP层就需要分片(fragmentation).把数据报分成若干片,使每一片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5-09 18:14:25
阅读次数:
122
确认和重传:接收方收到报文就会确认,发送方发送一段时间后没有收到确认就重传。 2、数据校验 3、数据合理分片和排序: UDP:IP数据报大于1500字节,大于MTU.这个时候发送方IP层就需要分片(fragmentation).把数据报分成若干片,使每一片都小于MTU.而接收方IP层则 ...
bbs.chinaacc.com/forum-2-3/topic-5646915.html
bb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5-09 07:05:34
阅读次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