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总结下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相互求法,即如果知道两个的遍历,如何求第三种遍历方法,比较笨的方法是画出来二叉树,然后根据各种遍历不同的特性来求,也可以编程求出,下面我们分别说明。首先,我们看看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的特性:前序遍历: 1.访问根节点 2.前序遍历左子树 3.前序遍历右子树中序遍...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5 00:45:28
阅读次数:
125
问题描述BST树的遍历问题常常遇到,前序、中序、后序等。如果用递归的话,是非常方便的,其时间复杂度是O(n),空间复杂度是O(log n)级别。PS:stackoverflow问答网站上有一个问题指出,这类问题的复杂度不应该直接说是O(log n),因为编译器会进行一些优化,比如修改成尾递归等。不过我们这里暂时不考虑优化,从程序逻辑上来讲,BST递归遍历认为是O(log n)的复杂度。OK,那么如果...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4 21:33:57
阅读次数:
177
XML是一种很常见的数据保存方式,我经常用它来保存一些数据,或者是一些配置参数。 使用C#,我们可以借助.net framework提供的很多API来读取或者创建修改这些XML, 然而,不同人使用XML的方法很有可能并不相同。 今天我打算谈谈我使用XML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最简单的使用XML的方...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4-14 17:58:35
阅读次数:
134
先序遍历先序遍历是先访问根结点,再左子树,再右子树。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先访问左子树,再根结点,再右子树。后序遍历后序遍历是先访问左子树,再右子树,再根结点。 1 package cn.lihao; 2 3 public class Node { 4 5 private int dat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3 22:40:17
阅读次数:
157
1. 关于二叉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N个节点的二叉树,其高度为nlog2n;
B. 一个具有1025个节点的二叉树,其高度范围在11~1025之间
C. 二叉树的先序遍历是EFHIGJK,中序遍历为HFIEJKG,该二叉树的右子树的根为G
D. 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节点的度为2
分析:
A:没说是什么二叉树.故可能错,即错
B:完...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3 19:00:59
阅读次数:
190
在使用Parcelable对android中数据的序列化操作还是比较有用的,有人做过通过对比Serializable和Parcelable在android中序列化操作对象的速度比对,大概Parcelable相比Serializable要快10倍左右、、、给一个连接可以瞅瞅他们序列化的区别http://greenrobot.me/devpost/android-parcelable-serializ...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4-13 16:47:51
阅读次数:
151
具体算法就是用前序的第一个字母(根节点)去中序查找该字母,把中序分成前后2节,前一节是左子树,长度len_l,后一节是右子树,长度len_r。且前序字符串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前序分析得到的长度len_l和len_r分成这样的2节。接着递归构建。如://前序序列 "ABDHLEKCFG";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2 20:48:14
阅读次数:
157
二叉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很多其它数据结构都是基于二叉树的基础演变而来的。对于二叉树,有前序、中序以及后序三种遍历方法。因为树的定义本身就是递归定义,因此采用递归的方法去实现树的三种遍历不仅容易理解而且代码很简洁。而对于树的遍历若采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1 18:00:39
阅读次数:
169
二叉树遍历的三种方法递归简单时间O(n)空间O(n)非递归+栈中等时间O(n)空间O(n)非递归、不用栈中等时间O(n)空间O(1)伪代码实现--近C++代码方法一:递归1 Inorder-Tree-Walk(x)2 if(x != NULL)3 Inorder-Tree-W...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1 16:08:59
阅读次数:
142
这个内容是去年暑假讲的,但是一直没有实现,
其实说白了就是区间dp,求一个序列构成二叉树,中序遍历有序.
核心和其他区间dp一样,枚举中间值.然后枚举出来后再将整个区间的概率累加,因为相当于加深了一层.
JAVA代码,附测试数据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10 11:32:16
阅读次数: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