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当前的工作夹打开git,就是主分支 2、git branch 分支名,(创建分支) 3、git status 查看状态 4、git add . 提交所有的分支内容,把分支内容添加到git仓库中暂存 5、git commit -m '提交的内容简单介绍' 把文件提交到仓库,最好是提交的内容相关的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15 15:49:56
阅读次数:
84
1.git的结构 工作区 >{add}> 暂存区 >{commit}> 本地库 >{push}> 远程库 远程库 >{clone,pull}>本地库 ps:花括号代表其间的操作方式 ,pull由fetch + merge组成 1.1 初始化 git init 1.2 linux查看隐藏文件 ls -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14 21:41:42
阅读次数:
56
工作区、暂存区、版本库 工作区:就是电脑上的目录 版本库(Repository) 工作区有一个隐藏目录.git,这个不算工作区,而是Git的版本库。 Git的版本库里存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称为stage(或者叫index)的暂存区,还有Git为我们自动创建的第一个分支master,以及指向m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14 21:34:25
阅读次数:
67
git status 查看本地仓库的文件状态,红色表示工作目录的文件被修改但还没有提交到暂存区,绿色表示已经提交到暂存区。 以极简的方式显示文件状态:git status -s A:本地新增的文件(服务器上不存在) C:文件的一个新拷贝 D:本地删除的文件(服务器上存在) M:红色为修改过未被添加进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14 14:59:45
阅读次数:
72
git 指令: git clone 地址 //克隆项目 1>git add . //添加所有修改文件到暂存区2>git commit -m "zhmushi" //添加所有修改文件到本地版本库,并添加注释3>git push origin dev //试图推送到分支 4>git pull //拉取项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13 16:38:14
阅读次数:
65
首先使用了git clone 命令将远端的代码以及相关分支信息clone到本地,然后在本地进行了一次修改,暂存,提交, 最后将push到远端。 1.git clone: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将远程仓库中的代码克隆到本地,之前本地没有代码,clone后本地有了相关代码 git clone https://g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13 16:02:03
阅读次数:
60
通过spark-sql、hive-sql、hue等提交select或者insert overwrite等sql到hive时,会产生该目录,用于临时存放执行结果,比如insert overwrite会将结果暂存到该目录下,待任务结束,将结果复制到hive表中。关于该目录的生成位置策略可参考该文章:ht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10 19:39:33
阅读次数:
271
https://www.cnblogs.com/tuhooo/category/1521763.html https://www.cnblogs.com/tuhooo/p/9181369.html https://www.cnblogs.com/tuhooo/p/9185799.html https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09 13:53:19
阅读次数:
73
数据采集过程包括集成、导入、格式化。数据采集过程中首先集成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数据集成要考虑存储架构、采集方式、接口方式、采集周期等。在存储架构方面,可以考虑在数据源侧设置数据暂存区(StagingArea),也可以考虑在采集平台侧设置的暂存区。靠根据数据量和累计速度来设置合理大小的数据暂存区,防止数据溢出。在存取方式方面,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存取方式。采集方式包括单个采集和批量采集两种类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09 00:31:54
阅读次数:
83
数据采集过程包括集成、导入、格式化。数据采集过程中首先集成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数据集成要考虑存储架构、采集方式、接口方式、采集周期等。在存储架构方面,可以考虑在数据源侧设置数据暂存区(StagingArea),也可以考虑在采集平台侧设置的暂存区。靠根据数据量和累计速度来设置合理大小的数据暂存区,防止数据溢出。在存取方式方面,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存取方式。采集方式包括单个采集和批量采集两种类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1-09 00:04:23
阅读次数: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