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高性能服务器程序框架 我们将服务器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模块,I/O处理单元、逻辑单元及存储单元。常用的服务器模型有C/S模型和P2P模型,比较简单。我们来看一下网络编程中的I/O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阻塞模型和非阻塞模型的区别,socket在创建时默认是阻塞的,可以在socket系统调用的第二个参 ...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8-02-03 20:55:49
阅读次数:
280
第七章 Linux服务器程序规范 服务器程序除了需要网络通信外,还应该考虑很多其他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很多很杂,但又基本是模板式的。1)服务器程序基本都是以后台形式运行的,没有控制终端,不能接受用户输入,其父进程通常是init。2)服务器程序有一套日志系统。3)服务器程序以某个专门的非root身份运行 ...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8-02-03 16:01:07
阅读次数:
209
FTP简介 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简称,而中文简称为文传协议,用户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 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链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查看远程计算机有那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拷贝到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2-01 21:12:53
阅读次数:
142
Socket编程套接字使用TCP提供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机制。客户端程序创建一个套接字,并尝试连接服务器的套接字。当连接建立时,服务器会创建一个Socket对象。客户端和服务器现在可以通过对Socket对象的写入和读取来进行通信。java.net.Socket类代表一个套接字,并且java.net.ServerSocket类为服务器程序提供了一种来监听客户端,并与他们建立连接的机制。以下步骤在两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8-01-26 12:46:39
阅读次数:
205
TIME_WAIT状态可以通过优化服务器参数得到解决,因为发生TIME_WAIT的情况是服务器自己可控的,要么就是对方连接的异常,要么就是自己没有迅速回收资源,总之不是由于自己程序错误导致的。如果一直保持在CLOSE_WAIT状态,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对方关闭连接之后服务器程序自己没有进一步发出ack信号。换句话说,就是在对方连接关闭之后,程序里没有检测到,或者程序压根就忘记了这个时候需要关闭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1-22 13:07:48
阅读次数:
96
套接字使用TCP提供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机制。客户端程序创建一个套接字,并尝试连接服务器的套接字。当连接建立时,服务器会创建一个Socket对象。客户端和服务器现在可以通过对Socket对象的写入和读取来进行通信。java.net.Socket类代表一个套接字,并且java.net.ServerSocket类为服务器程序提供了一种来监听客户端,并与他们建立连接的机制。以下步骤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使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1-22 11:59:37
阅读次数:
161
一、FTP介绍另外一种文件共享和传输的工具FTP服务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简称文传协议)的英文简称,用于在Internet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它同时也是一个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它把自己PC机与世界各地所有运行FTP协议的服务器相连,已访问服务器上的大量程序和信息。FTP的主要作用是让用户连接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并查看远程计算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8-01-19 15:42:19
阅读次数:
579
---------服务器端操作--------首先安装服务器程序:yuminstallnfs-utils打开主配置文件进行编辑vi/etc/exports写入需要共享的文件夹及给其设定的权限/usr/share192.168.80.0/24(ro,sync)/opt/pub*(rw,sync)启动相应的服务器systemctlstartrpcbind//先启动systemctlstartnf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1-17 22:00:09
阅读次数:
175
FTP介绍FTP是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简称文传协议)的英文简称,用于在Internet上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并查看远程计算机中的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复制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传送到远程计算机。小公司用的多,大企业不用FTP,因为不安全。使用vsftpd搭建f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1-17 14:30:14
阅读次数: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