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定义及用途java序列化(又叫串行化)技术可以使你将一个对象的状态写入一个Byte流里,并且可以从其他地方把该Byte流里的数据读出来,重新构造一个相同的对象。这种机制允许你将对象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可以随时把对象持久化到数据库、文件等系统里。java的序列化机制是RMI(远程方法调用)、EFB等技术的技术基础。用途:利用对象的序列化实现保存应用程序的当前工作状态,下次再启动的是时候将自动恢复到...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08 10:01:39
阅读次数:
154
docker stop $(docker ps -a -q)docker rm $(docker ps -a -q)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6 14:56:04
阅读次数:
111
在大规模服务化之前,应用可能只是通过RMI或Hessian等工具,简单的暴露和引用远程服务,通过配置服务的URL地址进行调用,通过F5等硬件进行负载均衡。
(1) 当服务越来越多时,服务URL配置管理变得非常困难,F5硬件负载均衡器的单点压力也越来越大。
此时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中心,动态的注册和发现服务,使服务的位置透明。
并通过在消费方获取服务提供方地址列表,实现软负载均衡和Fa...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04 13:51:29
阅读次数:
1643
Java RMI 指的是远程方法调用 (Remote Method Invocation)。它是一种机制,能够让在某个 Java 虚拟机上的对象调用另一个 Java 虚拟机中的对象上的方法。可以用此方法调用的任何对象必须实现该远程接口。Java RMI不是什么新技术(在Java1.1的时代都有了),...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03 17:29:36
阅读次数:
127
1. 在配置文件config.properties中:file.rmi=http://localhost:7000/rmi2. 下载jackrabbit-standalone-2.10.1.jar,打开服务:java -jar jackrabbit-standalone-2.1.0.jar --po...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6-02 12:52:14
阅读次数:
327
在Tiny的并行计算中,引用了远程方法调用工程,就是这里说的TinyRMI,当时在写测试用例的时候,只是在单机进行了测试,一切安好,但是Dawn在使用时,在多机进行试用,结果就出现了问题,最后花了不下一人周,才解决了Dawn发现的问题,最终解决了问题,也发现了RMI中的一些坑。可能有的人已经走过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2 11:03:07
阅读次数:
147
在大多数通信拓扑结构图中都有分JMS Brokers (服务端) 和JMS客户端。但有时会把消息中间件部署到你的jvm内部也是有道理的。This allows you to optimise away a network hop;让JMS的网络调用象RMI一样高效,但又拥...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1 17:01:09
阅读次数:
225
什么是NC?
NC是一个基于Java标准(更多的是JavaEE标准)的、以B/S方式运行的、可跨硬件平台的、可跨操作系统的、可跨数据库的、可跨服务器的、开发高端ERP产品的平台。
NC平台基于的技术有:Swing、JDBC、EJB、Servet、RMI、线程等技术。该平台将这些Java标准再次进行封装,使其更能够适应ERP产品的开发、更能够将逻辑放到业务层面上来,同时也更加安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1 14:48:13
阅读次数:
238
在Tiny的并行计算中,引用了远程方法调用工程,就是这里说的TinyRMI,当时在写测试用例的时候,只是在单机进行了测试,一切安好,但是Dawn在使用时,在多机进行试用,结果就出现了问题,最后花了不下一人周,才解决了Dawn发现的问题,最终解决了问题,也发现了RMI中的一些坑。可能有的人已经走过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1 11:25:48
阅读次数:
108
两个jvm之间的通信。RMI全称是RemoteMethodInvocation-远程方法调用。定义服务端(springdemo):<beanclass="org.springframework.remoting.rmi.RmiServiceExporter"><!--doesnotnecessarilyhavetobethesamenameasthebeantobeexported--><propertyname="service..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5-29 15:58:30
阅读次数: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