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 1.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注意它与数据...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9 23:51:06
阅读次数:
235
一个C/C++编译所占用的内存分配如下:1.栈区 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参数,局部变量。2.堆区 有程序员分配释放,可以存放自定义的类型空间。如果程序员不释放,可能有OS释放。3. 静态区 存放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包括未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已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4.文字常量区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9 12:14:34
阅读次数:
185
1.进程组成 一个内核对象,操作系统用它来管理进程。 一个地址空间,其中包含所有可执行文件或DLL模块的代码和数据。此外,它还包含动态内存分配,比如线程堆栈和堆的分配。 2.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所有线程都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同时”执行代码。每个进程至少要有一个线程来执行进程地址空间包含的代码。 ...
内存区划分、内存分配、常量存储区、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区[C++][内存管理][转载]一. 在c中分为这几个存储区1.栈 -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2.堆 -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3.全局区(静态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18 23:13:07
阅读次数:
263
明晰C++内存分配的五种方法的区别在C++中,内存分成5个区,他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栈,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楚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堆,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内存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18 01:36:33
阅读次数:
422
安装了一主两从节点,启动之后发现有一个警告:大概是说overcommit_memory设置成了0,在低内存环境下后台保存可能会失败,设置成1重启可解决。然后,不太懂这个配置的含义,google一把:overcommit_memory参数说明:设置内存分配策略(可选,根据服务器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6 15:50:28
阅读次数:
316
CLR常用简写词语,CLR是公共语言运行库(Common Language Runtime)和Java虚拟机一样也是一个运行时环境,它负责资源管理(内存分配和垃圾收集),并保证应用和底层操作系统之间必要的分离。CLR存在两种不同的翻译名称:公共语言运行库和公共语言运行时。CLR(公共语言运行库,Co...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5 14:04:26
阅读次数:
203
网上总结到的信息:
(1) 静态分派:是在栈上分配,是由用户自己申请,是由操作系统自己释放的
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分配,操作系统没有提供这种机制,所以自己申请,必须自己删除!
(2)你也要明白,栈的容量非常的小,而且特别贵,不能满足所有的内存申请,所以就要动态分配,
(3)动态分配是编译器自己完成的,跟操作系统没有关系
(4) 动态分配效率比较低,不过容量跟用户需求有关。
(5)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5 00:15:32
阅读次数:
142
阻塞队列是后台开发中多线程异步架构的基本数据结构,像python, java 都提供线程安全的阻塞队列,c++ 可能需要自己实现一个模板。
从性能考虑,自己没有使用STL的queue作为基本数据结构,而是使用循环数组作为基本数据结构,性能应该比queue高,省去了动态内存分配和回收。
确定就是,队列大小不可动态扩展,当时实际开发中,可以通过压力测试,配置合适的队列大小。
代码量非常小,可以进行工程开发直接使用。...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14 00:15:05
阅读次数:
500
鉴于上次领导告诉一个解决方案,让我把它写成文档,结果自己脑子里知道如何操作和解决,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文字把它给描述出来。决定以后多写一些笔记和微博来锻炼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培养逻辑思维,不然只会是一个敲代码的,永远到不了管理的层面。
把《C程序设计语言》细读了一遍后,到第8章UNIX系统接口的最后两节——“目录列表”和“存储分配程序”,看了一遍都没看懂。智商不过高啊。把存储分配...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3 07:05:48
阅读次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