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 {
}
静态块的特点是在类加载的时候就执行,先说一下类加载,一个程序要想运行,首先要把代码加载到内存中对吧?
然后才能去和CPU交流,这是冯诺依曼计算机规定的。Java也是一样,Java的.class字节码文件要想执行,
首先也要加载到内存,由类加载器把字节码文件的代码加载到内存中,这一步就叫类加载,这是首先要进行的。
public class Test {
sta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7 18:43:53
阅读次数:
261
1、程序计数器在虚拟机的概念模型里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就是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Java 虚拟机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任何一个确定的时刻,一个处理器(对于多核处理器来说是一个内核)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27 15:00:15
阅读次数:
157
JAVA体系结构:JAVA设计语言,JAVA Class文件,JAVA API,JAVA虚拟机。一、java虚拟机: 1、java虚拟机的主要任务是装载class我呢间并且执行其中的字节码。java虚拟机包含一个类装载器,他可以从程序和API中装载class文件。 JAVA API中只有程序执行时....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26 17:44:24
阅读次数:
137
反射:
动态获取字节码文件对象(Person.class),并对其成员进行运行。
动态获取字节码文件对象的方式:
1:任何一个对象都是由字节码文件对象创建的,所以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字节码文件对象
那么这个功能应该定义在Object中,所以使用 getClass()
需要先new对象 2:每种数据类型都有一个 静态的class 属性,通...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25 19:34:48
阅读次数:
235
javap是JDK自带的反汇编器,可以查看java编译器为我们生成的字节码。通过它,我们可以对照源代码和字节码,从而了解很多编译器内部的工作,有助与我们更加理解java特性。 javap(反汇编命令)详解 使用javap反编译Java字节码文件 Eclipse集成javap查看字节码 在eclips...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20 14:52:50
阅读次数:
149
第三部分 虚拟机执行子系统第6章 类文件结构//实现语言无关性的基础仍然是虚拟机和字节码存储格式,使用Java编译器可以把Java代码编译为存储字节码的Class文件,使用JRuby等其他语言的编译器一样可以把程序代码编译成Class文件,虚拟机并不关心Class的来源是什么语言,只要它符合Clas...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20 12:22:08
阅读次数:
143
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的java虚拟机内存其实就是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其架构如下:
其中方法区和堆是由所有线程共享的数据区。
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程序计数器是线程隔离的数据区。
(1).程序计数器:
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其作用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字节码解析器工作时通过改变程序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程...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20 01:34:28
阅读次数:
155
整体区别
1.
C/C++是直接运行在机器上(编译后为机器码),而java编译后产生*.class文件(字节码)是运行在java虚拟机上在(JVM),经过JVM解译(机器码)再放到真实机器上运行。JVM相当于用软件构造了一个计算机,有自己的CPU(假的),内存(也是假的)。
C/C++(*.exe)->机器
java(*.class)->JVM->机器
这样java程序比c++运行效率低...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19 09:26:54
阅读次数:
177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编译和运行java程序必须经过两个步骤。 ????????1.将源文件编译成字节码。 ????????2.解释执行平台无关的字节码程序。 ????????上面这两个步骤分别需...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19 07:09:41
阅读次数:
131
Python特性:解释性编程语言解释性——Python语言写的程序不需要编译成二进制代码。Python解释器把源代码转换成称为字节码的中间形式,然后再翻译成机器语言。面向对象——Python即支持面向过程的编程也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在面向过程的语言中,程序是由过程或仅仅是可重用代码的函数构建起来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18 19:03:07
阅读次数: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