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NQ芯片内包含一个丰富特性的基于双核ARM Cortex-A9的处理子系统(Processing System,PS)和Xilinx 28nm可编程逻辑(Programmable Logic,PL)。PS除了核心外还包括片上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接口以及大量外设连接接口。
利用ARM,我们可以做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关的任务,如图形界面、用户输入、网络、DDR3控制等,由于ARM本身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6-30 10:47:45
阅读次数:
1160
MEDIA_UNKNOWN:不能识别SD卡 MEDIA_REMOVED:SD卡被移除,没有SD卡 MEDIA_UNMOUNTED:SD卡存在,但是没有挂载,没有被使用(老版本中存在,现在已经不用) MEDIA_CHECKING:SD卡正在准备 MEDIA_MOUNTED:SD卡已经挂载,...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25 11:51:30
阅读次数:
120
手机的内存分为运行内存(RAM)和手机的存储容量(ROM),当然大部分手机还支持外部存储卡,今天的只是在手机的内存空间中进行简单的读写操作下面是一个登录界面和该界面的xml文件内容 1 7 8 13 20 25 26 32 ...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24 18:44:50
阅读次数:
159
文件和流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概念文件与文件系统文件是信息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存储在外部存储介质上的具有标志名的一组相关信息集合。
文件系统用文件概念来组织和管理存放在各种介质上的信息。文件系统提供目录机制实现文件的“按名存取”。目录结构与文件检索目录是文件系统组织和管理文件的基本单位,目录中保存它所管理的每个文件的基本属性信息(成为文件目录项或文件控制块)。...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23 15:36:06
阅读次数:
226
Beginning with API Level 8, you can allow your application to be installed on the external storage (for example, the device's SD card). This is an optional feature you can declare for your applica...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17 16:47:41
阅读次数:
145
一.先从Serialize说起 我们都知道JAVA中的Serialize机制。译成串行化、序列化……,其作用是能将数据对象存入字节流其中,在须要时又一次生成对象。主要应用是利用外部存储设备保存对象状态,以及通过网络传输对象等。二.Android中的新的序列化机制 在Android系统中,定位为针对内...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16 22:33:37
阅读次数:
271
一.先从Serialize说起 我们都知道JAVA中的Serialize机制,译成串行化、序列化……,其作用是能将数据对象存入字节流其中,在须要时又一次生成对象。主要应用是利用外部存储设备保存对象状态,以及通过网络传输对象等。二.Android中的新的序列化机制 在Android系统中,定位为针对内...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12 10:01:07
阅读次数:
246
狂刷Android范例之3:读写外部存储设备说明狂刷Android范例系列文章开张了。每篇学习一个Android范例,将一个范例单独生成一个可运行的app,并对重点源代码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供打包好的源代码下载。功能提供一个经典范例,监控Android外部存储设备状态,对公用目录,app私有目录进行读写操作,并展示在app界面上。
代码包在此,无需下载分:
http://download.csd...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10 09:00:12
阅读次数:
202
一.先从Serialize说起 我们都知道JAVA中的Serialize机制。译成串行化、序列化……,其作用是能将数据对象存入字节流其中,在须要时又一次生成对象。主要应用是利用外部存储设备保存对象状态,以及通过网络传输对象等。二.Android中的新的序列化机制 在Android系统中。定位为针对内...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06 19:27:47
阅读次数:
187
为适应不同手机的内存情况,先分三种情况获得可存储路径phonePicsPath,后面代码较长是因为有两个工具类,复制即可,代码如下: //首先判断是否有外部存储卡,如没有判断是否有内部存储卡,如没有,继续读取应用程...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06 15:10:42
阅读次数: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