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一个人侘在家里无事可干,这就是程序员的悲哀啊。好了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继续介绍android apk防止反编译技术的另一种方法。前三篇我们讲了加壳技术(http://my.oschina.net/u/2323218/blog/393372)、运行时修改字节码(http://my.oschina...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4-20 22:10:58
阅读次数:
162
JVM的内存空间:1. 寄存器 (Registers):最快的保存区域,位于处理器内部,由编译器分配。主要作用是记录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就是通过改变当前线程的程序计数器选取下一条字节码指令来工作。任何分支、循环、方法调用、判断、异常处理、线程等待以及恢复线程、递归等都是通...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20 18:16:15
阅读次数:
204
笔记,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Java运行时内存区域 程序计数器,线程独占,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每个线程需要记录下执行到哪儿了,下次调度的时候可以继续执行,这个区是唯一不会发生oom的 栈,线程独占,包含虚拟机栈或native method stack,用于存放局部变量的 堆,线程共...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20 16:24:24
阅读次数:
232
又到周末一个人侘在家里无事可干,这就是程序员的悲哀啊。好了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继续介绍android apk防止反编译技术的另一种方法。前三篇我们讲了加壳技术(http://my.oschina.net/u/2323218/blog/393372)、运行时修改字节码(http://my.oschina...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4-20 14:27:16
阅读次数:
174
又到周末一个人侘在家里无事可干,这就是程序员的悲哀啊。好了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继续介绍android apk防止反编译技术的另一种方法。前三篇我们讲了加壳技术(http://my.oschina.net/u/2323218/blog/393372)、运行时修改字节码(http://my.oschina...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4-20 10:50:40
阅读次数:
191
类中的方法可以分为:
1.类方法:加关键字static修饰的是类方法,也称为静态方法;
2.实例方法:方法类型前面不加关键字static修饰的是实例方法
当类的字节码文件被加载到内存时,类的实例方法不会被分配入口地址,只有该类创建对象后,类中的实例方法才分配入口地址,从而实例方法可以被创建的任何对象调用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当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9 14:41:42
阅读次数:
120
/*1、反射:反射处理的对象是内存中的java类,即一个类的字节码对象。 该字节码对象是这个类在内存中的代表。 一个类是否加载到内存中来,就看内存中是否有这个类的字节码。 该字节码对象是用来创建其代表的类的实例对象的。 这个字节码对象也是用一个java类来描述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9 14:27:39
阅读次数:
120
1.Kilim中的Task,即用户线程如何调度和切换?
在多任务的调度上操作系统存在抢占式和协作式两种方式,相比传统的Thread多线程间抢占式调度,Kilim中的Task采用的是协作式调度,即由Task本身负责释放和恢复占用CPU
2.Kilim如何识别代码中哪些方法是Pauseable,可暂停的?
通过Kilim提供的Weaver工具在代码编译后,对编译生成的字节码进行分析,识别...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19 01:15:05
阅读次数:
179
1.编译器1.1.编译期分类一个*.java文件总体要经过编译期和运行期,会涉及到两类编译期:①编译期编译:一般表示*.java->*.class(包含字节码)的过程 — 也叫前端编译。②运行期编译:一般表示*.class->机器码的过程 — 也叫后端编译。1.2.编译器分类■前端编译器 ●作用:把...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18 19:07:41
阅读次数:
218
CPython编译器设计1. 概述在2.4版本以前,从源码编译到字节码的过程主要分为两步:1)分析源码生成分析树(Parse/pgen.c)。2)从分析树生成字节码(Python/compile.c)。这是以往使用的编译过程,因而这不是一个标准的编译器工作流程。通常标准的编译流程是这样:1)分析源码生成分析树(Parser/pgen.c)。2)转换分析树为抽象语法树(Python/ast.c)。3...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17 18:16:28
阅读次数:
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