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前端开发人员,在日常的页面制作时,不可避免的会碰上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挑选了其中的一些进行总结归档,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1、如何定义高度很小的容器?
在IE6下无法定义小高度的容器,是因为有一个默认的行高。列举2种解决方案:overflow:hidden | line-height:02、图片下...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6-10 08:39:03
阅读次数:
314
跳过 09 Swing用户界面组件JAR文件在将应用程序进行打包时,
使用者一定希望仅提供给其一个单独的文件, 而不是一个含有大量类文件的目录, Java归档(JAR)文件就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 一个 JAR
文件既可以包含类文件, 也可以包含诸如图像和声音这些其他类型的文件. 此外, JAR文件是...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9 22:26:53
阅读次数:
421
iOS开发UI篇—ios应用数据存储方式(归档)一、简单说明在使用plist进行数据存储和读取,只适用于系统自带的一些常用类型才能用,且必须先获取路径相对麻烦;偏好设置(将所有的东西都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下面,且主要用于存储应用的设置信息)归档:因为前两者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只能存储常用的类型。归档可...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9 22:15:14
阅读次数:
390
ios程序中数据数据存储有下列5种方式XML属性列表(plist)归档Preference(偏好设置)NSKeyedArchiver归档(NSCoding)SQLite3Core
Data每个iOS应用都有自己的应用沙盒(应用沙盒就是文件系统目录),与其他文件系统隔离。应用必须待在自己的沙盒里,其他...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9 20:12:49
阅读次数:
283
? 配置闪回数据库? 执行闪回数据库操作? 监视闪回数据库闪回数据库闪回数据库操作:?
作用类似于数据库的倒带按钮?
可以在用户造成了逻辑数据损坏的情况下使用闪回数据库使用闪回数据库,通过还原自先前某个时间点以来发生的所有更改,可快速将数据库恢复到那个时间的状态。因为不需要还原备份,所以此操作速度很...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6-09 17:09:23
阅读次数:
393
归档备份:概念归档备份:概念如果需要在指定时间内保留联机备份,RMAN
通常会假定用户可能需要在自执行该备份以来到现在之间的任意时间执行时间点恢复。为了满足这一要求,RMAN
会在此时段内保留归档日志。但是,可能仅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如两年)内保留特定备份(并使其保持一致和可恢复)。用户不打算恢复到自...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6-09 17:08:08
阅读次数:
318
IOS中数据存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XML属性列表(plist)归档2、preference(偏好设置)3、NSKeyedArchiver归档(NSCoding)4、SQLite35、Core
Data鄙人才疏,先扯扯前三种刚学的存储方式,做个总结以备复习使用1、首先了解沙盒的概念,他是应用的系...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8 23:30:31
阅读次数:
387
iOS应用数据存储的常用方式1.lXML属性列表(plist)归档2.lPreference(偏好设置)3.lNSKeyedArchiver归档(NSCoding)4.lSQLite35.lCore
DataDocuments:保存应用运行时生成的需要持久化的数据,iTunes同步设备时会备份该.....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8 22:09:04
阅读次数:
371
今天是2014-06-06,在进行数据库恢复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久违的ora-600 [2662]错误,特整理如下:
问题描述:
system表空间误删,采用恢复数据文件的方式将数据库恢复到开始状态,数据库为非归档模式。在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打开数据库的时候提示ora-600 【2662】错误。信息如下:
SQL> col member for a80
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8 15:09:15
阅读次数:
394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2eff28010136d9.html
日志或归档日志获得数据的增删改变化,再将这些变化应用到目标数据库,实现源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同步、双活。GoldenGate TDM 软件可以在异构的IT基础结构(包括几乎所有常用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平台)之间实现大量数据亚秒一级的实时复制,其复制过程简图如下:
GoldenG...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6-08 03:17:55
阅读次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