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概念与数学中的全集、交集、补集的概念是一样的常用的集合运算符集合运算符的作用:把两个查询构造为一个联合查询1. 全集:求连个查询的全集union all:将两个查询的所有数据全部列出,不进行排序,不去掉重复的部分SQL> create table t1 as select * from emp...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8-25 11:35:34
阅读次数:
308
看了 VC++中内存对齐 这篇文章,感觉说复杂了,根据我的总结,要算出结构体的内存大小和偏移量,只要清楚结构体各成员的内存布局就行了,下面介绍一下我总结的规则,有不对之处,欢迎回复。 1、实际PACK值根据默认值、声明值、成员值的最小值得到。默认值在32位系统中为4,声明值则是使用#pragma p...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24 19:19:02
阅读次数:
196
看了 VC++中内存对齐 这篇文章,感觉说复杂了,根据我的总结,要算出结构体的内存大小和偏移量,只要清楚结构体各成员的内存布局就行了,下面介绍一下我总结的规则,有不对之处,欢迎回复。1、实际PACK值根据默认值、声明值、成员值的最小值得到。默认值在32位系统中为4,声明值则是使用#pragma p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24 18:02:42
阅读次数:
178
题目链接:uva 12096 - The SetStack Computer
题目大意:一个栈,有5种操作;
PUSH:向栈中放一个空集合。DUP:复制栈顶集合。UNION:取栈顶的两个集合,取并集后放回。INTERSECT:取栈顶的两个集合,取交集后放回。ADD:取栈顶两个集合,将第一个集合作为元素放到第二个集合中,并将第二个集合放回栈。
每次操作后输出栈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24 00:22:41
阅读次数:
288
本题的类型我一看就想到使用并查集解了,因为要查找是否有环,这是并查集的典型用法。
但是由于本题数据实在是太水了,故此有人使用直接模拟都过了。这让本题降了个档次。
这里使用并查集解。而且可以根据需要简化并查集函数,代码还是很好打的。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21 17:10:24
阅读次数:
175
1.数据量大的时候,可以分多次查询2.有些数据的存储可以分主次表,此表存一些不常用的数据3.union all 比union效率要高4.尽量不要用distinct5.不返回不需要的行和列6.根据条件加索引7.可以把like用法换成截取字符串作比较8.检索的时候可以把页数也当做条件(每次查询拿出最大的...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8-20 01:21:35
阅读次数:
255
union 维护足够的空间来置放多个数据成员中的“一种”,而不是为每一个数据成员配置空间,在union 中所有的数据成员共用一个空间,同一时间只能储存其中一个数据成员,所有的数据成员具有相同的起始地址。例子如下:union StateMachine{ char character; int numb...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19 15:51:04
阅读次数:
229
最近在学习Robert Sedgewic,Kevin Wayne的Algorithms第四版,谈谈有关并查集的概念。
首先,我们知道并查集是一种树型的数据结构,用于处理一些不相交集合,而最重要的就是联合查找算法,Union Find。
并查集的基本操作:
makeSet(s):建立一个新的并查集,其中包含 s 个单元素集合。
unionSet(x, y):把元素 x 和元素 y 所在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9 14:38:34
阅读次数:
235
union有两个作用:1,节约空间,如果一个struct存在两个互斥的变量,则可以把这个struct变成union2,将同一个内存作为多种解释代码: 1 #include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4 //作用1,如果只是存a,20000000 个s_tag节约20M空间.....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8 21:54:52
阅读次数:
267
集合操作 WITH a AS ( SELECT 1 id UNION SELECT 2 ), b AS ( SELECT 1 id UNION SELECT 3 ) SELECT * FROM a EXCEPT SELECT *
FRO...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8-18 14:15:52
阅读次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