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ava是如何管理内存的 java的内存管理就是对象的分配和释放问题。(其中包括两部分) 分配:内存的分配是由程序完成的,程序员需要通过关键字new为每个对象申请内存空间(基本类型除外),所有的对象都在堆(Heap)中分配空间。 释放:对象的释放是由垃圾回收机制决定和执行的,这样做确实简化了程序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0-24 21:21:29
阅读次数:
64
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2、堆区(heap)—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0-24 09:45:25
阅读次数:
80
/* Object and type object interface */ /* Objects are structures allocated on the heap. Special rules apply to the use of objects to ensure they are p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0-22 10:55:56
阅读次数:
66
importmathdefbuild_heap(arr):#创建堆foriinrange(1,len(arr)):s=ip=math.ceil(s/2)-1whilep>=0:ifarr[s]>arr[p]:arr[s],arr[p]=arr[p],arr[s]else:breaks=pp=math.ceil(s/2)-1returnarrdefsort(arr):#创建排序列表res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0-20 09:18:03
阅读次数:
95
一.简介 二.对象内存 1.创建和销毁对象 对象可以存放在栈中或者静态存储区中 也可以在堆(heap)上动态创建对象 2.对象的生命周期 在栈上或在静态存储区上创建一个对象,编译器决定了对象持续的声明周期并自动销毁它 在堆上创建对象,编译器不知道它的生命周期,由程序员编程决定何时销毁对象 垃圾收集器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0-17 16:06:49
阅读次数:
85
STM32再启动的时候RAM首先分配给使用到的全局变量,及调用库占用的一些数据(不太清楚是什么数据) ,然后再将剩余的空间分配给Heap和stack。 以下是网上关于Heap和Stack的说: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和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 于数据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0-17 15:32:55
阅读次数:
126
In this page, I create a class Binary Heap to implement priority queue in C++ and Python. The data structure is same in both programing language as be...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0-17 12:13:00
阅读次数:
76
调整大根堆(只考过一次) 1. 大根堆实际上还是数组 2. 双亲结点,左孩子结点,右孩子结点为一组 3. 先寻找最后的一组 4. 每一次先比较两个孩子谁大 5. 然后较大的孩子与双亲比较 6. 双亲大,就跳到下一组,直到根 7. 孩子大,交换孩子,双亲。 8. 检查受改变的孩子的组有没有变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10-16 20:03:20
阅读次数:
102
生成hprof文件①,top出异常进程②,生成异常进程的dump文件jmap -dump:format=b,file=[文件名] [进程]jmap -dump:format=b,file=heap.hprof 2576③,使用JProfiler分析hprof 文件 使用JProfiler分析大对象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0-16 13:35:11
阅读次数:
91
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10-15 21:19:39
阅读次数: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