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工具】top综合,偏CPU和memorydstat综合,偏磁盘pidstatiostat磁盘io全局iotop磁盘io精确到进程iftop网络,事实刷新ss取代netstat并且速度更快【查看cpu状态-设计涉及指标】1cpu使用率:用户系统2cpu累计使用时长3中断上下文切换等(使用不是很多)CPU查看工具topdstattop选..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10-30 01:29:30
阅读次数:
239
(1)缓存机制 为了提高文件系统性能,内核利用一部分物理内存分配出缓冲区,用于缓存系统操作和数据文件,当内核收到读写的请求时,内核先去缓存区找是否有请求的数据,有就直接返回,如果没有则通过驱动程序直接操作磁盘。 缓存机制优点:减少系统调用次数,降低CPU上下文切换和磁盘访问频率。 CPU上下文切换: ...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10-24 02:38:38
阅读次数:
335
在初识并发这篇博客提到过,Java的线程机制是抢占式的:这表示调度机制会周期性地中断线程,将上下文切换到另一个线程,从而为每隔线程都提供时间片,使得每个线程都会分配到数量合理的时间去驱动它的任务。 尽管CPU处理现有线程集的顺序是不确定的,但是调度器倾向于让优先权最高的线程先执行,而优先权较低的线程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9-22 17:00:03
阅读次数:
280
今天在看nginx thread pool的时候,频繁的看到sendfile,其实以前也经常看到sendfile,只是我平时选择性的忽视而已。。。 先说下sendfile,明天在好好聊下nginx 线程池的一些突发点, 通过伪官方的博客介绍了如何利用nginx 线程池aio,实现9倍的性能…. 个人 ...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09-12 14:03:08
阅读次数:
268
(1)广泛使用绑定变量,特别是批量绑定,因为这可以有效的避免sql的硬解析和PL/SQL引擎和SQL引擎的上下文切换!(2)广泛使用UROWID来处理DML语句(UROWID是ROWID扩展,ORACLE推荐使用UROWID来替代ROWID)(3)在你的存储过程中谨慎使用DDL语句(create、a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6-09-05 22:18:37
阅读次数:
219
python默认没有提供线程池的功能,所以要想使用线程池,就必要使用第三方的模块或者自定义线程 线程并不是越多越好,线程的上下文切换会影响到服务器的性能 线程池:一个容器,有最大数,取一个少一个,无线程时等待,线程执行完毕,交还线程 这个简单的程序实现了线程池的基本功能,每次只能有5个线程产生,但是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9-02 00:26:10
阅读次数:
297
【本文谢绝转载原文来自http://990487026.blog.51cto.com】rlwrap官网:http://utopia.knoware.nl/~hlub/uck/rlwrap/开始干活吧!系统属性:CentOS6.8_X64,基于桌面,附加开发工具包安装.下载源码,编译,安装:[oracle@oracle11~]$mkdir/tmp/mytest
[oracle@oracle11~]$cd/tmp/mytest..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6-09-01 00:43:28
阅读次数:
279
什么是线程池 处理大量并发任务,一个请求一个线程来处理请求任务,大量的线程创建和销毁将过多的消耗系统资源,还增加了线程上下文切换开销。 线程池通过在系统中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当任务请求到来时从线程池中分配一个预先创建的线程去处理任务,线程在处理任务之后还可以重用,不用销毁,从而节省系统资源。对于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8-21 22:46:46
阅读次数:
584
轻量级协程,使用单线程用setjump与longjump来实现状态转移,快速,安全。 1.初始化 2.创建线程 线程函数通过st提供的io实现 上下文切换 虚拟处理器 idle thread 信号转换为io事件 EDSM 一个线程模拟多线程 //打开udp if ((nfd = st_netfd_o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8-20 10:13:23
阅读次数:
185
之前看过别人提出为什么在本是多线程的Asp.Net下需要异步环境的时候,提出在Asp.Net环境下本身就是多线程,每个请求就是由一个专门IIS线程负责(咱不说Core下无IIS的情况)。所以以此推论Asp.Net下的异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且由于异步的线程上下文保存和上下文切换的原因只会损害性能,百害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6-08-18 23:12:02
阅读次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