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代码来说明,为什么需要面向扩展的设计在基本的面向对象编程中,你只能直接调用一个类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是由这个类的作者定义的,这对于面向用户设计的类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此外,在20-30年前,在大型标准库和开源库被大量复用之前,大部分代码通常是跟自己的代码中的类来一起工作的——也就是你自己的团队或公司维护的代码。然而,在现代代码世界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其他人编写的类。业务逻辑通常大量使用包括字符串和集合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3 12:30:53
阅读次数:
7
本周因为一些原因实际开发时间过于零散,因而开发报告未按每日进行总结 但是本周进展也说不上多,这点不太好 花在学习上:20小时 花在代码上:15小时 花在解决问题上:9小时 本周遇到的问题:Hadoop可以正常启动 但是Namenode无法通过浏览器访问(连接被拒绝),离谱的是Secondary Na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2 13:43:39
阅读次数:
7
一·多态 多态:主要指同一种事务表现出来的多种形态。 语法格式 父类类型引用 引用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多态特点: 当父类类型的引用指向子类类型的对象时,父类类型的引用可以直接调用父类独有的方法。 当父类类型的引用指向子类类型的对象时,父类类型的引用不可以直接调用子类独有的方法。 对于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1 16:46:47
阅读次数:
25
面向对象一些相关概念: 方法的定义: e.g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public Sting sayHello(参数类型 参数名...){}; 方法的调用: 方法的调用有: 静态方法和非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是加了static的 两者比较: 方法调用中需要注意的点: 构造器详解: 创建对象内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1 16:44:51
阅读次数:
18
面向对象编程 三大特性 封装:是指利用抽象数据类型把数据和基于数据得操作封装起来,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分割得完整体。数据隐藏在抽象数据内部,尽可能隐藏数据细节,只保留一些数据接口使其与外界发生联系。 封装得目的是增强安全性和简化编程,使用者不必了解具体得实现细节,而只要通过外部接口,以特定的访问权限来使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1 16:39:48
阅读次数:
9
Python 是一门对初学者友好的编程语言,是一种多用途的、解释性的和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 它拥有非常小的程序集,非常易于学习、阅读和维护。其解释器可在Windows、Linux 和 Mac OS 等多种操作系统上使用。它的可移植性和可伸缩性等特性使得它更加容易被运用。 Python 库可用于以下用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1 16:35:26
阅读次数:
10
一·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名和类名完全相同并且没有返回值类型,连void都不许有。 默认构造方法,当一个类中没有定义构造方法时,编译器会自动添加一个无参空构造方法,叫做默认的构造方法,如:Person(){}。 二·构造方法的作用 1.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时会自动调用构造方法实现成员变量的工作 三·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1 16:33:16
阅读次数:
13
<!--此处接上周--> 3、相关接口 对对象的排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1、实现Comparable接口,重写compareTo方法; 2、Comparator<>比较器接口,重写compare方法; 区别:Comparator位于包java.util下,而Comparable位于包java.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1 15:51:35
阅读次数:
8
为什么要学习Java对象头 学习Java对象头主要是为了解synchronized底层原理,synchronized锁升级过程,Java并发编程等。 JAVA对象头 由于Java面向对象的思想,在JVM中需要大量存储对象,存储时为了实现一些额外的功能,需要在对象中添加一些标记字段用于增强对象功能,这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1 15:48:11
阅读次数:
7
线程锁好比传统线程模型中的synchronized技术,但是比synchronized方式更加面向对象,与生活中的锁类似,锁本身也应该是个对象。两个线程执行的代码片段如果要实现同步互斥的效果,它们必须用用一个锁对象。锁是上在代表要做操的资源的类的内部方法中,而不是线程代码中。这篇文章主要总结一下线程锁技术中Lock锁、ReadWriteLock锁的使用。1.Lock的简单使用有了synchroni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0 11:38:39
阅读次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