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自动化测试三部曲:1、构造请求 2、判断结果 3、数据库查询 1、Python的第三方包:requests 简介:requests可以用来做接口测试、接口自动化测试、爬虫等 requests的环境搭建:管理员身份在cmd运行:pip3 install requests -i https://py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8 13:19:45
阅读次数:
23
1. 前言 日常自动化办公中,使用 Python 真的能做到事半功倍! 在上一个系列中,我们对 Python 操作 Excel 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 最全总结 | 聊聊 Python 办公自动化之 Excel(上) 最全总结 | 聊聊 Python 办公自动化之 Excel(中) 最全总结 | 聊聊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8 12:57:21
阅读次数:
11
插入importimport unittestd = dir (unittest)打印unittestprint(d) 打印结果:E:\python\python.exe F:/test_erp_post_1/test_erp_post/case/1.py['BaseTestSuite', 'Fun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8 12:33:16
阅读次数:
5
前文介绍了通用+可扩展的http监控平台与log监控平台的架构:《通用+可扩展http监控平台/框架》《通用+可扩展log监控平台/框架》结果,评论里各种冷嘲热讽。监控这个topic本来有很多细节可以聊,既然大伙公司都做得比较完善,后续就不纠细节了,聊聊方向上的思考,架构上的设计。今天和大伙聊聊多维度立体化监控。一、什么是多维度立体化监控不同公司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动化监控手段,除了前文提到的:ht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8 12:16:50
阅读次数:
3
准备系统性介绍“技术体系规划”了,这是第一篇。监控平台,服务治理,调用链跟踪,数据收集中心,自动化运维,自动化测试…很多要讲,却没想好从哪里入手。讲Z平台,可能需要提前介绍Y服务;讲Y服务,可能需要提前介绍X知识。思来想去,准备从技术体系里,最容易被遗漏,非常基础,却又非常重要的“集群信息管理”开始介绍。由于基础,可能部分同学会觉得简单;由于大家所在公司处于不同阶段,所以在实现上会介绍不同阶段的公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7 13:04:09
阅读次数:
26
实例1:找到已知名称的窗口 AutomationElement desktop = AutomationElement.RootElement; string wndName="XXX"; Wnd = desktop.FindFirst(TreeScope.Children, new Propert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7 12:24:13
阅读次数:
4
简介 按照上一篇的计划,这一篇给小伙伴们讲解一下:(1)多模块使用logging,(2)通过文件配置logging模块,(3)自己封装一个日志(logging)类。可能有的小伙伴在这里会有个疑问一个logging为什么分两篇的篇幅来介绍她呢???那是因为日志是非常重要的,用于记录系统、软件操作事件的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11-17 12:14:18
阅读次数:
6
在上一篇文章中聊到了fixture的一些用法,利用params和ids这2个参数来实现对于测试数据初始的一些需求。 【pytest】(十)fixture参数化-巧用params和ids优雅的创建测试数据 但是文中的示例代码并不是真正的接口测试,只是用了一些print描述了下我的设想,以及一定的验证,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6 13:49:53
阅读次数:
6
使用appnium 操作如下(保证adb在连接真机或者模拟器的情况下) 如图所下 如图所下 desired_caps常用参数: platformName 平台的名称:iOS, Android, or FirefoxOS platformVersion 设备系统版本号 deviceName 设备号 I ...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20-11-11 16:47:27
阅读次数:
27
在做接口、UI自动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yaml文件来管理测试用例的步骤、数据,因为每次测试的数据需要动态变换,所以yaml文件中相关参数可能需要用变量表示。那么,我们怎么进行变量的传值呢? 这里可以用到字符串的模板替换功能,官方文档:https://docs.python.org/zh-cn/3/l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11-11 16:37:45
阅读次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