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层相关协议 :以太网封装 SLIP协议 CSLIP协议 PPP协议
可以从图中看出链路层的三个目的:
(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数据报
(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ARP应答
(3)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以太网和IEEE封装
图上面的是IEEE的封装 下面的是以太网的封装,我们主要看下面的:
链路层将来自上层的数据报封装...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7 17:09:15
阅读次数:
170
有很多公司没有无线网,只有自己的电脑可以上网,现在设置热点,可以手机上网步骤:1.看自己的网卡是否支持承载网络,如果不支持,本法就不适用在CMD里用 netsh wlan show drivers 命令,运行2.设置wifi网络设定虚拟WiFi网卡:在打开的窗口中运行命令:netsh wlan .....
网络设备有数据要发送给另一台网络设备时,必须要知道对方的网络层地址(即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层来提供,但是仅有IP地址是不够的,IP数据报文必须封装成帧才能通过数据链路进行发送。数据帧必须要包含目的MAC地址,因此发送端还必须获取目的MAC地址。通过目的IP地址而获取目的MAC地址的过程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来实现的。学习目标:
1. 掌握A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5 22:27:17
阅读次数:
317
X-spoof是一款优秀的内网嗅探工具,和其他嗅探工具如Cain等相比,在DOS下即可执行是它很大的一个优点,是我们入侵嗅探时所需要的。今天内网监听的时候用到了它,却发现找不到,于是在51CTO下载了它,顺便在baidu搜索了它的用途,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还不如作者的readme.txt来..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1 21:11:41
阅读次数:
235
笔记本开临时热点netsh wlan set hostednetwork mode=allow ssid=xianzhonPC key=12345678打开共享和网络—更改适配器设置—本地连接(或者宽带连接 看你用哪个上网)—属性—点击共享,把勾全打上,网络选择netsh wlan start ho...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0 19:43:28
阅读次数:
153
从上图可以看到,TCP/IP是个协议组,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在网络层有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和BOOTP协议。 在传输层中有TCP协议与UDP协议。 在应用层有FTP、HTTP、TELNET、SMTP、DNS等协议。 下图也是描述这个关系的。 参考: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2-17 17:38:45
阅读次数:
465
有一些路由器没有wifi功能的, 咱们电脑只能使用网线上网,而手机没法接网线,这时就可以用接网线的电脑建立一个wifi热点,使手机能用wifi上网
1.以管理员权限执行这条命令
netsh wlan set hostednetwork mode=allow ssid=mywifi key=sysprogram
mode:是否启用虚拟WiFi网卡,改为disallow则为禁止。
ssi...
最近几天,公司的服务器总有用户报连不上服务器的情况,而我们跟服务器处在一个vlan内的机器ping却一直正常。而其他网段的机器却隔一段时间就连接不上了,把服务器重启后又可以连接正常。把服务器中间连接的交换机更换之后,现象并没有什么变化,仍然后连不上的时候。把网线也换了,并且直接接入到核心交换机上,还是这样的症状。这个现象很像是arp病毒在作怪,在服务器上装了arp的杀毒软件也并没有什么反应,没查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6 13:06:41
阅读次数:
145
lvsDR模型原理:外部请求到来时,源IP是CIP目标IP是VIP,进入路由,路由arp解析,由于只能让Director给予响应,所以禁用RS的arp响应广播,只能响应连入网络中的接口对应的ip的解析,所以将VIP设置在lo:0接口,这样之后Director可以响应路由器的arp解析,客户端请求进去Directo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3 01:47:38
阅读次数:
281
网络层使用IP,下面的数据链路层使用Mac,所以数据传输需要有一个由IP对应Mac的方法,此即ARP(地址解析)。ARP仅能在以太网(局域网如:机房、内网、公司网络等)进行,无法延伸至外网(互联网、非本区域内的局域网)。打开DOS输入arp -a可查看所有IP-Mac缓存条目当本地主机欲向目的主机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1 20:28:04
阅读次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