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 Merge Two Sorted Lists 题目:https://leetcode.com/problems/merge-two-sorted-lists/ /**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 struct ListN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9-17 23:54:26
阅读次数:
31
平衡树 1. 二叉搜索树的优点 二叉搜索树作为数据存储的结构,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快速找到给定关键字的项,并且可以快速的实现插入和删除数据操作 因为二叉搜索树采用了二分查找的策略 2. 二叉搜索树存在的问题 但是二叉搜索树有一个麻烦的问题:若插入的数据是一个有序数列(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会造成二叉搜索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9-17 23:05:38
阅读次数:
28
前言LinkedList底层是基于双向链表,链表在内存中不是连续的,而是通过引用来关联所有的元素,所以链表的优点在于添加和删除元素比较快,因为只是移动指针,并且不需要判断是否需要扩容,缺点是查询和遍历效率比较低。下面会给大家详细的剖析一下底层源码!结构LinkedList继承关系,核心成员变量,主要构造函数:publicclassLinkedList<E>extendsAbstrac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9-17 22:15:44
阅读次数:
20
Linux系统下的多线程遵循POSIX线程接口,称为 pthread。编写Linux下的多线程程序,需要使用头文件pthread.h,连接时需要使用库libpthread.a。顺便说一下,Linux 下pthread的实现是通过系统调用clone()来实现的。clone()是 Linux所特有的系统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9-17 22:01:46
阅读次数:
30
这道题很简单,只需要从头开始遍历两个链表,每次将两个链表的当前元素比较,值较小的结点就存入到新的链表 需要注意的是加入新表是l3,旧表是l1,l2,那么将旧的表结点插入新的表的时候需要如下方式 l3.Next=l1 l3=l3.Next 而不能是 l3=l1 l3=l3.Next 这两种方式的区别是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9-17 20:44:34
阅读次数:
30
本文源码:GitHub·点这里||GitEE·点这里一、队列结构1、基础概念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特殊之处在于它只允许在表的前端(front)进行删除操作,而在表的后端(rear)进行插入操作,和栈一样,队列是一种操作受限制的线性表。进行插入操作的端称为队尾,进行删除操作的端称为队头。2、特点描述队列是一个有序列表,可以用数组或是链表来实现,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即:先进入队列的数据,会先取出;后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9-17 19:41:15
阅读次数:
93
struct ListNode* removeElements(struct ListNode* head, int val){ if (head == NULL) { return NULL; } head->next = removeElements(head->next, val); retu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9-17 19:25:01
阅读次数:
24
本题要求实现一个函数,将两个链表表示的递增整数序列合并为一个非递减的整数序列。 ###函数接口定义: List Merge( List L1, List L2 ); L1和L2是给定的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其结点存储的数据是递增有序的;函数Merge要将L1和L2合并为一个非递减的整数序列。应直接使用原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9-17 16:47:10
阅读次数:
29
给定一个单向链表的头结点,要求将链表反转,并返回新的头结点。 一、迭代实现 思路:遍历链表,依次调整每个节点的指针域。 定义 结点p指向当前节点 结点q指向当前节点的下一个结点(p->next非空时) 结点r指向当前节点的前一个结点 节点newhead指向新头结点() 初始 p=head,q=NUL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9-17 16:07:27
阅读次数:
24
总体思路: 遍历链表,找出每一个逆序的(preNode.val>node.val)的node,并再从头遍历,插入第一个比它大的Node的前面,这很像下一个排列中的题目。 1 2 3 5 6 4 任务就素找出4,将其插入5之前 操作思路: 1. 变量声明,dummy_head; dummy与sec作为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9-17 14:03:10
阅读次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