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态变量在C#程序中,没有全局变量的概念,这意味着所有的成员变量只有该类的实例才能操作这些数据,这起到了“信息隐藏”的作用。但有些时候,这样做却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假设我们要定义一个图书类,要求该类能保存图书的数量,即每增加一本图书(定义一个实例),图书的数量应该加1。如果没有静态变量,我们需要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5 13:56:11
阅读次数:
310
面向对象的特性
封装 继承
多态
封装:
定义:
通过对象的封装,实现了模块化和信息隐藏。
通过对类的成员施以一定的访问权限,实现了类中成员
的信息隐藏
注意点:
对象自已该做的一些事情与方法不能交与其它类去实现。
将内部的实现隐藏化。别人不用去关心内部怎么实现。
只要调用方法就可以得想结果。
继承:
继承的特性...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0 21:33:30
阅读次数:
253
static成员变量 为什么要有静态成员变量:1)不进入全局名字空间。2)实现信息隐藏 要点: 除了整型的const 静态成员变量可以在类体内初始化,其它值都需要在类体外的实现文件定义static函数 为什么要有静态成员变量:主要是用来访问/修改静态成员变量 要点:1)静态成员函数在类内的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0 11:57:42
阅读次数:
242
static加到一个非类成员函数的函数(有点绕口,就是普通函数。因为类成员函数的static版本有其他的用途)前面,相当于匿名空间的作用——信息隐藏。翻译成白话版就是,只有在当前编译单元中可以被看到,而在别的编译单元中看不到。(什么是编译单元?就是一个展开了包含了头文件的cpp文件)看下面的两段代码...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3 19:59:57
阅读次数:
175
在C#程序中,没有全局变量的概念,这意味着所有的成员变量只有该类的实例才能操作这些数据,这起到了“信息隐藏”的作用。但有些时候,这样做却不是个明智的选择。C#中静态变量——它在类中类似全局变量,保存类的公共信息,所有该类(而非对象或实例)共享该值。静态构造函数——static修饰的构造函数,静态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27 17:47:33
阅读次数:
130
这个系列主要探讨的是javascript面向对象的编程,前面已经着重介绍了一下js的继承,下面想简单的说一下js如何实现封装的特性。我们知道面向对象的语言实现封装是把成员变量和方法用一个类包围起来,对类中变量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接口。封装可以算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java通过private修饰符将...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6-17 15:57:54
阅读次数:
287
1、OraclePackage的作用:可以简化应用设计、提高应用性能、实现信息隐藏、子程序重载2、ORACLE中的function
、package、package
bodies、procedure的区别和相同:function有返回值,有参数;procedure无返回值,有参数;package、p...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11 10:52:36
阅读次数:
209
C++引入类机制的目的:从语法上将数据和操作捆绑在一起;从语法上消除变量和函数的名字冲突;从语法上允许服务端设计者控制数据和函数的访问权限;从工程上支持数据封装、信息隐藏、将责任推向服务端、减小信息共享、独立问题域,减少信息的交换量,减少程序员之间的协调;C++和C定义结构的区别:C++中struc...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6-06 11:49:19
阅读次数:
429
Log是开发过程中,对于我们调试程序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有很多时候,我们正是通过Log才能够看清楚程序是不是真的按照我们想像中的模式在跑,从而定位到问题所在的地方。而在Android开发中,毫无疑问,要是没有了logcat,我们调试程序的时候,就会痛苦死。
在NDK的开发中,尽管我们是利用C/C++来开发程序的,然后通过加载共享库的方法来调用C/C++程序,Android也提供了一套方法,可以让...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4 13:53:53
阅读次数:
248
Web页面是由块元素组成的,正常情况下块元素一个个按垂直方向排布,构成了页面。但是这种基本的布局方式绝大多时候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各种布局方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对这些布局方式做个小结。
1、元素漂移
把一个元素从页面流中移走,漂移到某个方向,其它块元素会置于这个元素下面,当有内联元素注入其他块元素时,内联元素会环绕着这个元素
#amazing{
width: 200px;...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6-04 13:03:07
阅读次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