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为每个对象提供一个内部计数器,这个计数器跟踪对象的引用计数,当对象被创建或拷贝时,引用计数为1,每次保持对象时,调用retain接口,引用计数加1,如果不需要这个对象时调用release,引用计数减1,当对像的引用计数为0时,系统就会释放掉这块内存,释放对象调用dealloc
当对象包含其他对象时,就得在dealloc中自己释放他们
NSObject是IOS所有类的基类
有两个基本函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3 07:53:38
阅读次数:
333
#Java内存区域与内存溢出异常##运行时数据区域Java虚拟机在执行Java程序的过程中会把它所管理的内存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数据区域。###1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作用可视为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没个线程有自己独立的程...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5-21 22:50:53
阅读次数:
377
对象
计数器
描述
度量值
System
%Total
Processor
Time
系统上所有处理器都忙于执行非空闲线程的时间的平均百分比,体现整体的处理器利用率。例如在多处理器系统上,当所有处理器始终处于忙碌状态,则此值为100%;当所有处理器中的1/4处于100%忙碌状态,则此值为25%
该值若持续高于80%~...
浅复制:浅复制(浅拷贝,指针拷贝,shallow copy),源对象和副本对象是同一个对象,
源对象(副本对象)引用计数器 + 1, 相当于做一次retain操作。本质是:没有产生新的对象深复制:(深拷贝,内容拷贝,deep
copy),源对象和副本对象是不同的两个对象,源对象引用计数器不变...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1 05:09:36
阅读次数:
301
关于vSphere监控和性能VMware提供了几个工具,可帮助你监控虚拟环境,并找到潜在问题和当前问题的原因所在。vSphereClient中的性能图表:可查看多种系统资源(包括CPU、内存、存储等等)的性能数据。性能监控命令行实用程序:可通过命令行访问系统性能的详细信息。主机健康状况..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1 00:42:23
阅读次数:
1095
Win2008R2安装SQLServer2008“性能计数器注册表配置单元一致性”失败的解决办法(2011-02-23
19:37:32)转载▼今天在惠普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库2008时,在进行数据库安装检测时总是有一点通不过,提示“性能计数器注册表配置单元一致性失败”。以前在其他的服务器上安装都没有碰...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5-19 07:20:01
阅读次数:
347
就像在Updating a whole
document中所说的一样,更新document的步骤就是检索——修改——插入整个document。然而使用update,就能局部更新,就像在一个请求里增加一个计数器一样。以前说过document是不可变的——不能被修改,只能被替换,update也必须遵守这...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8 20:38:09
阅读次数:
696
java虚拟机规范规定的java虚拟机内存其实就是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其架构如下:
' v:shapes="_x0000_i1029">
其中方法区和堆是由所有线程共享的数据区。
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和程序计数器是线程隔离的数据区。
Java官方定义:http://www.98ki.com/servlet/HomeServlet?method=get&id=53...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5-18 18:20:57
阅读次数:
420
电源完整性
(1)为什么要重视电源噪声
芯片内部有成千上万个晶体管,这些晶体管组成内部的门电路、组合逻辑、寄存器、计数器、延迟线、状态机、以及其他逻辑功能。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大。芯片的外部引脚数量有限,为每一个晶体管提供单独的供电引脚是不现实的。芯片的外部电源引脚提供给内部晶体管一个公共的供电节点,因此内部晶体管状态的转换必然引起电源噪声在芯片内部的传递。
对内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8 03:17:54
阅读次数:
396
中断信号的作用.使CPU转而去运行正常控制流之外的代码.为了它.就要在内核态堆栈保存程序计数器的当前值(eip和cs寄存器).并把与中断类型相关的一个地址放在程序计数器.中断处理与进程切换的差异:由中断或异常处理程序执行的代码不是一个进程,而是内核控制路径.代表中断发生时正在运行的进程执行.其比进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5 11:36:26
阅读次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