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树 这是一道线段树的裸题……带单点修改的RMQ 为什么我会想到写这么一道傻逼题呢?是因为这样…… 我很好奇那个突然冒出来的黄色箭头是什么……所以就去切了一下这道水题…… 毫无压力地快速敲完……突然萌生了一种想法:试试自底向上线段树! 重新看了下zkw大牛的《统计的力量》,发现确实好...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06 10:32:16
阅读次数:
126
间间断断的将9种排序实现,并且将其以博客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现在就该来综合的分析这九种排序,让我们先来看看其算法复杂度和稳定性的分析结果:算法复杂度以及稳定性分析算法名称平均时间辅助空间稳定性冒泡排序O(n2)O(1)是选择排序O(n2)O(1)否插入排序O(n2)O(1)是自底向上归并排序O(nl...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04 10:59:59
阅读次数:
165
Given a singly linked list where elements are sorted in ascending order, convert it to a height balanced BST.解法:自底向上 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O(logN) 1 cla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26 19:58:04
阅读次数:
166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将一个问题分解为子问题递归求解,且将中间结果保存以避免反复计算。通经常使用来求最优解,且最优解的局部也是最优的。求解过程产生多个决策序列,下一步总是依赖上一步的结果,自底向上的求解。动态规划算法可分解成从先到后的4个步骤:1. 描写叙述一个最优解的结构,寻找子问题,对问题进行划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7 12:48:58
阅读次数:
159
这几天看了不少讲动态规划的书和文章,一般第一个例子就是斐波那契。这个例子真直观,可以将递归发,然后讲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都没问题。动态规划还好嘛,not so hard。但是,从第二个问题开始就不那么直观了。最喜欢被人用的第二个例子就是这个LISLongest increasing sequenc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1 18:21:07
阅读次数:
185
滚动数组的作用在于优化空间,主要应用在递推或动态规划中(如01背包问题)。因为DP题目是一个自底向上的扩展过程,我们常常需要用到的是连续的解,前面的解往往可以舍去。所以用滚动数组优化是很有效的。利用滚动数组的话在N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压缩存储的作用。
一个简单的例子:
斐波那契数列:
一般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ib[...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31 22:00:09
阅读次数:
380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算法的设计方法之一,通常用于最优化问题,此类问题可能有多种可行解,而我们希望找出一个最优的解(最大或最小)。动态规划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描述最优解的结构
2.递归的定义最优解的值
3.按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最优解的值
4.由计算出的结果构造一个最优解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29 14:42:38
阅读次数:
182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将一个问题分解为子问题递归求解,且将中间结果保存以避免反复计算。通经常使用来求最优解,且最优解的局部也是最优的。求解过程产生多个决策序列,下一步总是依赖上一步的结果,自底向上的求解。动态规划算法可分解成从先到后的4个步骤:1. 描写叙述一个最优解的结构,寻找子问题,对问题进行划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25 16:31:04
阅读次数:
140
/*dp入门级的题目,和数塔是一样的,这道题不用做什么优化,感觉时间复杂度不会超。主要还是细节上的问题,这道题的状态和状态方程都容易找到,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会好很多*/#include"iostream"#include"algorithm"#include"stdio.h"#include"st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24 12:53:48
阅读次数:
174
1.C++的编程特点:
(1)结构化编程:由if,for,while等语句组成;强调算法的设计,自顶向下的设计原则;
(2)面向对象编程:由类,对象等组成;强调数据的设计,自底向上的设计原则;
(3)泛型编程:由模版组成;强调创建适用于各种数据类型的代码模块;
2.源代码——(编译)——目标代码——(链接)——可执行文件
3.预处理器处理名称以#开头的编译指令:#include
4.C...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20 15:46:01
阅读次数: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