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图view定义:是由查询结果形成的一张虚拟表。为什么要用视图?1.简化查询2.可以进行权限控制:视图只开放表中部分数据3.大数据分表时可以用到改变表的内容会影响到view中的内容,但是view中的内容改变,有可能是不允许修改的,如果能修改就会影响到表中的内容。1.创建viewcr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20 18:43:55
阅读次数:
100
SQL 不同于与其他编程语言的最明显特征是处理代码的顺序。在大数编程语言中,代码按编码顺序被处理,但是在SQL语言中,第一个被处理的子句是FROM子句,尽管SELECT语句第一个出现,但是几乎总是最后被处理。每个步骤都会产生一个虚拟表,该虚拟表被用作下一个步骤的输入。这些虚拟表对调用者(客户端应用程...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5-05 12:15:03
阅读次数:
140
每个步骤都会产生一个虚拟表,该虚拟表被用作下一个步骤的输入。这些虚拟表对调用者(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外部查询)不可用。只是最后一步生成的表才会返回 给调用者。如果没有在查询中指定某一子句,将跳过相应的步骤。标准的 SQL 的解析顺序为:(1).FROM 子句, 组装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2).WHER...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5-04 23:47:39
阅读次数:
198
在机房收费系统中,对多个表的查询,要写多个SQL是很麻烦的事情,为了方便我们写代码,同时对代码进行解耦和,我们引用了视图,触发器,存储过程。
一、是什么?
视图
从若干个基本表和其他视图构造出来的虚拟表。视图本身并不存储实际的数据,而仅仅存储一个Select语句和所涉及表的metadata。
触发器
特殊的存储过程,此机制是由事务触发而完成...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3 17:34:41
阅读次数:
162
FROM :对FROM子句中的前两个表执行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交叉联接),生成虚拟表VT1ON :对VT1应用ON筛选器。只有那些使为真的行才被插入VT2。OUTER(JOIN) :如 果指定了OUTER JOIN(相对于CROSS JOIN 或...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28 20:11:45
阅读次数:
171
视图实际就是对表的连接展现出来的结果建成的虚拟表。简单来说,视图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表,通过表与表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方便查询时使用。首先,将需要连接的语句存储到数据库中,定义新的视图名代替连接的这段语句;然后,每次查询这个新的视图名的时候,实际上是执行了表连接的代码查询。1、将两个表(studen...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27 23:22:39
阅读次数:
147
视图
通过对视图的操作不仅可以实现查询的简化,而且还会提高安全性
视图:
本质是一种虚拟表,其内容和真实表相似,包含一系列带有名称的列和行数据。但是,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以存储数据值的形式存在。行和列数据来自定义视图的查询所引用基本表,并且在具体引用视图时动态生成。
视图使程序员只关心感兴趣的某些特定数据和他们所负责的特定任务。这样程序员只能看到视图所定义的数据而不是视图所引用表中的数据。从...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26 16:46:08
阅读次数:
221
18.1视图视图是虚拟的表。与包含数据的表不一样,试图只包含使用时动态检索数据的查询。
可将整个查询包装成一个名为ProductCustomers的虚拟表,则可以如下轻松地检索出相同的数据。SELECT cust_name,cust_contact
FROM ProductCustomers
WHERE prod_id = 'RGAN01';ProductCustomers是一个视图,作为视图,他...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17 18:17:40
阅读次数:
157
原文:sql执行顺序SQL 不同于与其他编程语言的最明显特征是处理代码的顺序。在大数编程语言中,代码按编码顺序被处理,但是在SQL语言中,第一个被处理的子句是FROM子句,尽管SELECT语句第一个出现,但是几乎总是最后被处理。 每个步骤都会产生一个虚拟表,该虚拟表被用作下一个步骤的输入。这些虚拟表...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16 09:03:22
阅读次数:
139
select initcap('smith') upp from dual; --首字母大写 initcap()select concat('111','222')||'333' 电话 from dual ; --连接字符串方法 concat(,)select '111222'||'333' 电话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08 12:23:11
阅读次数: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