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1-2) 1. 对象(object) 对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在现实世界中: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个实体 在计算机世界中:是一个可标识的存储区域 2. 类(class) 类:具有共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集合 属性:变量(字段 field) 行为:函数(方法 method) 类与对象的关系 类是对象的抽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1-07 22:46:26
阅读次数:
99
第一课:为什么要使用函数首先要知道本课程的主要讲解的内容为:1、为什么要创建函数2、***函数的概念是:将一段可能别重用的代码封账到一个代码段里面,然后通过函数的参数,控制函数的动态部分。//如何来定义python中的函数和使用函数***3、如何创建一个函数4、如何为函数添加文档注释,如何获取函数的文档注释5、函数如何返回一个值6、改变函数的参数值7、关键字参数与参数默认值8、可变参数9、如何将序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1-07 16:26:13
阅读次数:
96
本文源码:GitHub·点这里||GitEE·点这里一、存储过程1、概念简介存储程序是被存储在服务器中的组合SQL语句,经编译创建并保存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存储过程的名字调用执行。存储过程核心思想就是数据库SQL语言层面的封装与重用性。使用存储过程可以较少应用系统的业务复杂性,但是会增加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负荷,所以在使用时需要综合业务考虑。2、基本语法格式CREATEPROCEDUREsp_na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20-01-07 10:25:07
阅读次数:
92
多态含义: 1.在同一个方法中,这种由于参数类型不同而导致执行效果各异的现象。 2.在Java中,子类的对象可以替代父类的对象使用。 ?一个变量只能有一种确定的数据类型 ?一个引用类型变量可能指向(引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对象 多态作用: 提高了代码的通用性,常称作接口重用。 注意事项: 1.需要存在继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1-06 23:18:07
阅读次数:
192
mysql视图的作用(详细) 测试表:user有id,name,age,sex字段 测试表:goods有id,name,price字段 测试表:ug有id,userid,goodsid字段 视图的作用实在是太强大了,以下是我体验过的好处: 作用一: 提高了重用性,就像一个函数。如果要频繁获取user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20-01-06 23:09:50
阅读次数:
106
如果并发的请求数量非常多,但每个线程执行的时间很短,这样就会频繁的创建和销毁线程,如此一来会大大降低系统的效率。这就是线程池的目的了。线程池为线程生命周期的开销和资源不足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对多个任务重用线程,线程创建的开销被分摊到了多个任务上。 线程池主要流程 用户通过submit提交一个任务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1-06 21:17:28
阅读次数:
92
本文源码: "GitHub·点这里" || "GitEE·点这里" 一、存储过程 1、概念简介 存储程序是被存储在服务器中的组合SQL语句,经编译创建并保存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存储过程的名字调用执行。存储过程核心思想就是数据库SQL语言层面的封装与重用性。使用存储过程可以较少应用系统的业务复杂性,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20-01-06 10:04:47
阅读次数:
87
函数基础 01. 函数的快速体验 1.1 快速体验 所谓函数,就是把 具有独立功能的代码块 组织为一个小模块,在需要的时候 调用 函数的使用包含两个步骤: 定义函数 —— 封装 独立的功能 调用函数 —— 享受 封装 的成果 函数的作用,在开发程序时,使用函数可以提高编写的效率以及代码的 重用 演练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1-06 00:17:39
阅读次数:
98
1.选择题(共30分,一题3分) (1)软件特性中,( A )是指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的程度。 A.可理解性 B.可靠性 C.可适应性 D.可重用性 (2).具有风险分析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C) A:瀑布模型 B:喷泉模型 C:螺旋模型 D:增量模型 (3)UML是软件开发中的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1-05 15:50:39
阅读次数:
79
6. Spring AOP API 6.1。Spring中的Pointcut API 6.1.1。概念 Spring的切入点模型使切入点重用不受通知类型的影响。 您可以使用相同的切入点来定位不同的通知。 接口是核心接口,用于将通知定向到特定的类和方法。 完整的接口如下: 将 接口分为两部分,可以重用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1-05 13:29:10
阅读次数: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