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中组播数据转发的问题组播数据在二层被泛洪,造成:?网络资源浪费。?存在安全隐患。主机加入组播组需要向上游设备发送IGMP成员报告,这样上游设备才可以将组播报文发送给主机。由于IGMP报文是封装在IP报文内,属于三层协议报文,而二层设备不处理报文的三层信息,所以主机加组的过程二层设备并不知道,而且通过对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的源MAC地址的学习也学不到组播MAC地址(数据帧的源MAC地址不会是组播M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5-22 17:29:54
阅读次数:
67
前言 —— 104报文较为繁琐。 共有S帧、I帧、U帧。 简单的说I帧是用来传输数据、S帧是用来信息确认、U帧用来控制。 因为S帧与U帧的报文基本无变化也太过于简短,所以我这边举例子吧就不在截图了。 一、U帧 U 格式帧具有不计数的控制功能,长度为 6 个字节的固定帧长。用于控制报文。 C:表示确认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5-22 11:20:55
阅读次数:
382
数据链路层 一、链路层特点 1.封装成帧 将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层数据帧,用于标记帧的开始和结束。 2.透明传输 透明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好像不存在一样。 帧使用首部和尾部进行定界,如果帧的数据部分含有和首部尾部相同的内容,那么帧的开始和结束位置就会被错误的判定。需要在数据部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5-21 16:23:36
阅读次数:
59
STP协议解决的问题根据交换机的转发原则, 如果交换机从一个端口上接收到的是一个广播帧, 或者是一个目的MAC地址未知的单播帧,则会将这个帧向除源端口之外的所有其他端口转发。如果交换网络中有环路,则这个帧会被无限转发,此时便会形成广播风暴,网络中也会充斥着重复的数据帧。什么是STP协议?为了提高网络...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4-26 19:21:22
阅读次数:
83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在以太网环境中,数据的传输所依赖的是MAC地址而非IP地址,而ARP协议就是将已知的IP地址转化为MAC地址。 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 数据帧 ,帧里面是有目的主机的MAC地址的,而所谓地址解析,就是在发送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4-25 18:56:30
阅读次数:
96
一、什么是窗口 窗口就是规定数据传输大小和接收大小的一个容器,比如: 数据:010100011000111 数据在传输的时候有一个固定的大小 0101 (四位)==叫做数据帧,每一次能够从网络里传输的大小,这个是由系统MTC来规定的 eg:现在一次性传了100个数据,但是每次传输的大小只能是四位,每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4-20 20:08:41
阅读次数:
66
1、简述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物理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透明传送比特流”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4-06 10:09:15
阅读次数:
104
一、交换机基本工作原理 因为交换机是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帧的。在交换机中有一张记录着局域网主机MAC地址与交换机接口的对应关系的表,即为MAC地址表,交换机就是根据这张表负责将数据帧传输到指定的主机上的 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以后,首先会记录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到MAC表中,接着会检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4-05 20:33:46
阅读次数:
86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位组合成字节,并将字节组合成帧。帧被用在数据链路层,从网络层传递过来的数据包被封装成帧,以根据介质访问的类型进行传输。 以太网站点的功能是使用一组称为MAC帧格式的位,在站点之间传送数据帧。 在帧格式中,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差错检测。但记住,这是差错检测,不是差错纠正。 8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4-04 22:49:01
阅读次数:
158
1. Web的基本数据帧格式: WebSocket在建立连接之后,通信的基本数据格式如下图(来源RFC6455-5.2),没有Http请求那么多固定的报文,且不用重复建立连接,所以通信效率高: 2. Websocket是如何管理连接的? RFC6455-5.5给出了答案,协议定义了Control F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20-03-28 23:40:36
阅读次数: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