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作用及用法:cut[-option]文件名cut-removesectionsfromeachlineoffiles从一个文件每一行里剪切某段内容-d:指定字段分隔符,默认分隔符为空格-f:指定要显示的字段-f1,3显示1和3段-f1-3显示从1到3段,即1,2,3段[root@xuelinuxtest]#cut-d:-f1,3/etc/passwdroot:0bin:1daemon:..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10-08 21:06:45
阅读次数:
157
sort作用及用法:sort[-option]文件名NAMEsort-sortlinesoftextfiles排序显示文本文件sort默认按asca码表排序-n:按数值大小从小到大升序排序-r:按照降序排序,可以配合-n一起使用。-t:指定字段分隔符;-t:以:为字段分隔符-k:以哪个字段为关键字进行排序;-k3表示以第三字段为..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10-08 20:59:19
阅读次数:
166
1.sed简介sed是文本处理命令,因为其强大的功能而可称之为一种数据流编辑器。sed
对文本的处理很强大,并且sed非常小,参数少,容易掌握,他的操作方式根awk有点像。sed一次处理一行内容。处理时,把当前处理的行存储在临时缓冲区中,称为“模式空间”patternspace),接着用se..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09-03 15:10:47
阅读次数:
286
文本处理命令在Linux的使用过程中也是很基础的知识,我来总结一下linux文本处理命令的使用。基础命令:cat/more/less/grep/head/tail/wc/uniq/cut/sort/join/pastetr/tee/split/spell/diff/printf/1.cat连接文件并显示内容-n对输出的文本进行编号-b对输出的文本进行编号,但是..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09-02 23:32:25
阅读次数:
309
grep、sed和awk都是文本处理工具,虽然都是文本处理工具单却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一种文本处理命令是不能被另一个完全替换的,否则也不会出现三个文本处理命令了。只不过,相比较而言,sed和awk功能更强大而已,且已独立成一种语言来介绍。 grep:文本过滤器,如果仅仅是过滤文本,可使用grep,其效 ...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08-12 01:25:26
阅读次数:
220
简介 grep (global search regular expression(RE) and print out the line,全面搜索正则表达式并把行打印出来)是一种强大的文本搜索工具,它能使用正则表达式搜索文本,并把匹配的行打印出来。 Unix 的grep家族包括grep、egrep和 ...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08-09 22:12:04
阅读次数:
229
我相信大家在使用Linux过程中总会遇到想要提取某些自己需要的信息的情况,比如如下这四种情况:1、找出ifconfig命令结果中eno16777728的IPv4地址2、查出分区空间使用率的最大百分比值3、查出/tmp的权限,以数字方式显示这个时候,我们使用命令当然也可以查看,不过还需要自己通..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08-05 21:38:04
阅读次数:
478
一、wc wc命令的功能为统计指定文件中的字节数、字数、行数,并将统计结果显示输出。 测试文件内容: 1.1最基本的用法 其中7代表行数 8是单词书,一个单词被定义为由空格、制表符或者换行符分割的字符串 70是字节数 1.2-l计算行数 1.3-w计算单词数 1.4-c计算字节数 1.5-L打印最长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7-31 13:03:13
阅读次数:
173
声明:下面介绍的只是命令的常用选项,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命令全部细节,需要参考其他的资料。 一、cut cut是一个选取命令,就是将一段数据经过分析,取出我们想要的。一般来说,选取信息通常是针对“行”来进行分析的,并不是整篇信息分析的。 -d:自定义分隔符,默认分隔符是制表符。 -f:指定显示哪个区域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7-31 01:47:00
阅读次数:
291
1、cat命令 功能:显示文件内容 并且可以连接多个文件一起显示语法:cat [选项] 文件名1 文件2 (如何没有跟文件可以从标准输入) -n 文件名 (给文件内容列出增加文件行号) -A 显示文件内容,并且连接文件结束符也显示(linux系统文本结束符默认是$,windows系统文本结束符是回车...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5-17 11:28:53
阅读次数: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