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LONG_TO_CHAR( in_rowid rowid,in_ownervarchar,in_table_name varchar,in_column varchar2)RETURN varchar AStext_c1 varchar2(327...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0-09 14:35:43
阅读次数:
151
DELETE FROM reg_user t1 WHERE user_name='9527008' and rowid > ( SELECT min(rowid) FROM location t2 WHERE t1.user_name= t2.user_name);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0-09 00:22:17
阅读次数:
191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换句话说用于定位相同字段的一种标识符,其就相当于图书的目录。当sql语句在执行查询操作的时候,有两种搜索方式。第一种搜索信息方式是全表搜索,第二种根据索引,找到符合查询条件的索引值,再通过保存在索引中的ROWID(相当于页码)快速找到表中对应的记录...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3 15:37:44
阅读次数:
193
索引是建立在表的一列或多个列上的辅助对象,目的是加快访问表中的数据;
Oracle存储索引的数据结构是B*树,位图索引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叶子节点不同B*数索引;
索引由根节点、分支节点和叶子节点组成,上级索引块包含下级索引块的索引数据,叶节点包含索引数据和确定行实际位置的rowid。
使用索引的目的:
加快查询速度
减少I/O操作
消除磁盘排序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9-30 18:33:29
阅读次数:
283
1、索引结构。第一张图是索引的官方图解,右侧是存储方式的图解。图中很清晰的展示了索引存储的状况。在leaf 节点中存储了一列,索引所对应项的 :值,rowId,长度,头信息(控制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楚、如果通过索引查找数据,而只需要这个索引的值的时候,写上列名,就可以不需要回表。2、索引在一般的数...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9-25 02:33:18
阅读次数:
488
在SQLite的查询结果中显示行号,可以使用selectrowidasRowNumber,*fromWSCLanguage;selectrowidasRowNumber,*fromWSCLanguageORDERBYCreateTime;select distinct keyword from ar...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9-24 21:52:27
阅读次数:
250
rowid记录数据的物理位置,通过rowid可以知道数据存放在那个数据文件的第几个块第几行。---------------------
extendedrowidformat
----------------------------------------------------
AAAEoFAAEAAAACLAAA
----------------------------------------------------
dataobje..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9-21 02:53:50
阅读次数:
319
1.根据ROWID来分select * from t_xiaoxi where rowid in(select rid from (select rownum rn,rid from(select rowid rid,cid fromt_xiaoxi order by cid desc) wher....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9-19 15:13:55
阅读次数:
183
一、TreeGrid组件相关的类 1、TreeGrid(_config) _config:json格式的数据,组件所需要的数据都通过该参数提供。2、TreeGridItem(_root, _rowId, _rowIndex, _rowData) _root:显示组件实例的目标容器对象。 _rowId...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9-17 13:21:32
阅读次数:
333
以前在写oracle分页时的sql是: (1) select * ? ? from ?(select a.*, rownum rnum ? ? ?from (select id, data ? ? ?from t ?order by id, rowid) a ? ? ) ? ?where rnum >= 148 and rnum<=151...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9-15 18:00:39
阅读次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