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挺久的M4(nxp的),但是发现有一个问题挺让人讨厌的,就是程序死机了无法判断死机位置,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通过查看SP LR等寄存器,看堆栈内容来查找。还要看memory里的地址再找函数地址,再看汇编代码。觉得很麻烦。ARM7内核还好判断一些(M3内核未验证,应该一样的知识M4多了个FPU).....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9 15:40:13
阅读次数:
252
内容导读概述当你声明一个变量背后发生了什么?堆和栈值类型和引用类型哪些是值类型,哪些是引用类型?装箱和拆箱装箱和拆箱的性能问题一、概述本文会阐述六个重要的概念:堆、栈、值类型、引用类型、装箱和拆箱。本文首先会通过阐述当你定义一个变量之后系统内部发生的改变开始讲解,然后将关注点转移到存储双雄:堆和栈。...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0-09 15:37:13
阅读次数:
207
Java 栈(stack)与堆(heap)1.概念 栈(stack)与堆(heap)都是Java用来在Ram中存放数据的地方。与C++不同,Java自动管理栈和堆,程序员不能直接地设置栈或堆。栈,堆的数据结构 栈就像装数据的桶或箱子 它是一种具有后进先出性质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后存放的先取,先存放....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0-09 15:33:14
阅读次数:
254
在程序设计中,可能碰到需要对字符串数学表达式求值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是解析表达式,生成二叉树,然后进行计算。编译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来解析程序中的表达式的。这种方法实现起来有点难度,需要考虑运算符的优先级,括号的配对,堆栈的使用等等。我们正常情况下看到的数学表达式如果用二叉树遍历的话,恰好是中序遍历,故...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9 00:05:57
阅读次数:
263
本文会阐述六个重要的概念:堆、栈、值类型、引用类型、装箱和拆箱。本文首先会通过阐述当你定义一个变量之后系统内部发生的改变开始讲解,然后将关注点转移到存储双雄:堆和栈。之后,我们会探讨一下值类型和引用类型,并对有关于这两种类型的重要基础内容做一个讲解。
本文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代码来展示在装箱和拆箱...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0-08 23:41:27
阅读次数:
320
Data Execution Prevention,数据执行保护,专门用来弥补计算机对数据和代码混淆这一天然缺陷。DEP 的原理是将数据所在的内存页(默认的堆、各种堆栈页、内存池页)标记为不可执行,当试图执行不可执行页的数据时,CPU 抛出异常,转入异常处理。MS 从 Windows XP sp2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8 11:38:55
阅读次数:
431
1 寄存器组 R0-R12: 通用寄存器 -----------------------------------------------------------------------------------------R13: 堆栈寄存器 有两个,MSP和PSP,同时只能看见一个,引用R13时,引...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8 09:51:45
阅读次数:
184
1、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及优劣性比较进程和线程的主要差别在于它们是不同的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方式。进程有独立的地址空间,一个进程崩溃后,在保护模式下不会对其它进程产生影响,而线程只是一个进程中的不同执行路径。线程有自己的堆栈和局部变量,但线程之间没有单独的地址空间,一个线程死掉就等于整个进程死掉,所以多进程的程序要比多线程的程序健壮,但在进程切换时,耗费资源较大,效率要差一些。但对于一些要求同时进行并且...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10-08 01:37:54
阅读次数:
385
exit(0):正常运行程序并退出程序;exit(1):非正常运行导致退出程序;return():返回函数,若在主函数中,则会退出函数并返回一值。详细说:1. return返回函数值,是关键字; exit 是一个函数。 2. return是语言级别的,它表示了调用堆栈的返回;而exit是系统调用级别...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7 17:22:33
阅读次数:
114
原创blog,转载请注明出处
头文件:
#include
#include
函数原型:
pid_t fork( void);
(pid_t 是一个宏定义,其实质是int 被定义在#include中)
返回值: 若成功调用一次则返回两个值,子进程返回0,父进程返回子进程ID;否则,出错返回-1
注意,子进程是父进程的副本,拷贝父进程的数据空间,堆栈等资源。父子进程不共享上述资源。...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10-06 13:02:40
阅读次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