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logs.com/hellope/archive/2012/07/05/2577814.html BP神经网络理论 科普: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 大量的节点(或称“神经元”,或“单元”)和之间相互联接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04 19:32:01
阅读次数:
261
首先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简单来说就是将单个感知器作为一个神经网络节点,然后用此类节点组成一个层次网络结构,我们称此网络即为人工神经网络(本人自己的理解)。当网络的层次大于等于3层(输入层+隐藏层(大于等于1)+输出层)时,我们称之为多层人工神经网络。1、神经单元的选择 那么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8-02 19:46:31
阅读次数:
342
尽管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但在网络的开发设计方面至今仍没有一套完善的理论做指导,应用中采取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在充分了解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经验与试探相结合,通过多次改进性试验,最终选出一个较好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在开发神经网络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和实用技术。
(1) 网络信息容量与训练样本数
多层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与网络信息容量相关,如果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总数nw表征网络信息容量,研...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01 22:10:14
阅读次数:
755
Problem DescriptionIn ann?mmaze, the right-bottom corner is the exit (position(n,m)is the exit). In every position of this maze, there is either a0or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01 15:40:13
阅读次数:
180
字符串中子串的查找// 字符串中子串的查找.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ncludeconst char *strstr(const char* src,const char* sub)
{
const char* bp;
const char* sp; if(...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31 18:20:13
阅读次数:
111
应朋友之请写了一份python实现单隐层BPAnnmodel的code,好久没写博客,就顺便发上来。这篇代码比较干净利落,比较纯粹的描述了Ann的基本原理,初学机器学习的同学可以参考。模型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参数:1.学习率学习率是影响模型收敛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要根据具体场景灵活调整..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7-28 14:49:17
阅读次数:
159
最近几年创业很热,无论规模是大还是小,我个人认为创业始终是门生意。今天分享一个我在中关村时见到的成功小生意创业者的故事——老吴。老吴是个卖盗版光盘的,互联网兴起之后,这个行当在中国估计都绝迹了,不过1998年那会还是挺火的。那会还有BP机和大哥大电话,现在也都消失了,但是商业智慧并不会因为世界的变化有所改变。...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24 08:03:37
阅读次数:
228
当开始写BP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大纲。希望大家可以一行一行看完,这样的思维模式对创业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 一句话说明理念由来。(切入点) 一句话说明市场的需要。(市场前景) 一句话说明你们提供了什么需要。(产品) 一句话说明还有谁提供了这些需要。(竞争对手) 一句话说明你们提供的比他们提...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23 19:40:59
阅读次数:
138
做了3年的IM应用,一直没有确认过socket在系统休眠的情况下会不会就收不到消息了,网上也搜过一些资料说android手机分为AP和BP两个部分,系统休眠的时候AP是休眠的,而BP是不休眠的,网络协议栈是运行在BP层的,所以当BP收到数据包的时候,系统会唤醒AP,但是AP运行的时间是很短的。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没有亲手测试过,还是一块心病~~~,今天又想起这事,索性动手自己写代码测试看看...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22 00:05:31
阅读次数:
197
Vasya has a very beautiful country garden that can be represented as ann?×?mrectangular field divided inton·msquares. One beautiful day Vasya remembe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20 16:07:30
阅读次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