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桢的组成可以看出,数据链路层在信息字段的头尾各加有24bit的控制信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介乎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07 21:48:12
阅读次数:
138
信息收集之主动信息收集(一) 主动信息收集: 1.主机发现 1.1二层主机发现 1.2三层主机发现 1.3四层主机发现 2.端口扫描 2.1TCP端口扫描 2.2UDP端口扫描 2.3僵尸扫描 3.服务识别 3.1 python socket 3.2 dmitry -pb 3.3 nmap 3.4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4-06 14:03:50
阅读次数:
157
《Java程序设计》第五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接口:关键字interface来定义一个接口。分为接口声明,接口体 实现接口:类 接口的UML层:第一层为名字层;第二层为常量层;第三层为方法层 接口回调:和类一样为重要的数据结构,接口声明的变量为接口变量;接口属于引用型变量,可以存放对象的引用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03-31 13:59:56
阅读次数:
172
区间DP标准入门题目。 区间DP大概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层枚举长度,因为我们需要从小区间一步步推到大区间 第二层枚举左端点,那么右端点就定了。 第三层枚举间断点,由间断点合并得到大区间。 这道括号匹配这个,就是入门题目。 这道题也是这样。 这道题首先要判断枚举的两个区间左右两个端点是不是匹配的。 如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3-30 01:18:45
阅读次数:
176
一、网络拓扑: 用户→二层→三层→路由/防火墙→运营商 二、网络排错: 1、没有本地连接——网卡驱动2、观察本地连接(黄 !号、红 ×)——网线、水晶头故障、网卡损坏3、观察本地连接(发送、收发的包)——网线(四芯线故障)4、观察TCP/IP获取地址是否正确——是否有多个DHCP服务5、ping 网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3-24 23:18:45
阅读次数:
145
组网需求:?HostA和HostC属于部门A,但是通过不同的设备接入公司网络;HostB和HostD属于部门B,也通过不同的设备接入公司网络。?为了通信的安全性,也为了避免广播报文泛滥,公司网络中使用VLAN技术来隔离部门间的二层流量。其中部门A使用VLAN100,部门B使用VLAN200。?现要求不管是否使用相同的设备接入公司网络,同一VLAN内的主机能够互通,即HostA和HostC能够互通,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3-24 21:25:12
阅读次数:
130
数据链路层是TCP/IP模型中的倒数第二层,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1)当我从网络层接收到一个包之后,我应该将这个包发送给谁? 图 1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一层网络包的格式图1, 最开始是目标MAC和源MAC,这两个字段解决的了我这个数据包应该发送给谁和这个数据包是谁发的的问题。 后一个类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3-22 17:14:18
阅读次数:
124
任务1组网需求:如图1-1所示,小区用户HostA、HostB、HostC分别与Device的端口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2、GigabitEthernet1/0/3相连,Device设备通过GigabitEthernet1/0/4端口与外部网络相连。现需要实现小区用户HostA、HostB和HostC彼此之间二层报文不能互通,但可以和外部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3-21 15:43:24
阅读次数:
175
路由器直接配置存在接口。二层设备:intvlan1ipaddip-addressmasknoshutdown配置vty:linevty04passwordCiscologinpc端用telnet连接交换机默认网关配置:config#ipdefault-gatewayip-addres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3-20 15:43:58
阅读次数:
141
1、拓扑图 2、给每个端口配相应的地址(学号后3位为091) R1: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v6 address 2001:db8:091:1::1/64 R1(config)#int f1/0 R1(config-if)#ipv6 address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3-19 23:25:32
阅读次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