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对于Python这样的动态语言,如何高效的管理内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ython的执行效率。与大多数编程语言不同,Python中的变量无需事先申明,变量无需指定类型,程序员无需关心内存管理,Python解释器给你自动回收。我们知道在变量分配内存时,是借用系..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5-05 12:35:04
阅读次数:
331
当你看到这瓶冠生园蜂蜜后也许你会惊讶,哎?这里咋么会有瓶冠生园蜂蜜呢?也许你会好奇,想问问旁边的人,这是谁的?也许你会怀疑,我不是用完后还没有去买新的,咋么这里会有新的呢?是我的还是别人的呢?也许你会这么想,难道有人在暗恋我?没错,你想的很正确,确实是有人..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05 12:33:35
阅读次数:
286
在优化查询中,数据库应用(如MySQL)即意味着对工具的操作与使用。使用索引、使用EXPLAIN分析查询以及调整MySQL的内部配置可达到优化查询的目的。 任何一位数据库程序员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高通信量的数据库驱动程序中,一条糟糕的SQL查询语句可对整个应用程序的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不仅消耗掉更多...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5-04 19:53:31
阅读次数:
398
PS:这篇文章其实是我去年10月写的,去年初换工作,心仪于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无论是薪酬,还是技术水平,总体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所以对以.Net作为主要开发技术的互联网企业比较关注,做了一些了解及分析,感觉可能不够完善,所以并未发布在首页,近几天看到一些人在讨论C#或.Net,例如:C#程序员,你...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5-04 19:32:43
阅读次数:
1668
下载源代码
现在的程序员,不再像以前一样,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就可以混得有模有样了,现实的情况是,真实的项目中,通常是涉及多种编程语言,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软件为了快速开发,可能是使用 Delphi 或 VB 作为界面开发首选语言,底层的指令或核心算法,会使用 C/C++ 处理,涉及数据处理的时候,为了安全和快速开发,会使用 Javascript 或 Python 等脚本语言实现数据分析处理...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5-04 18:58:34
阅读次数:
474
剑指offer上的第一道题目,在九度OJ上测试通过
题目描述:
在一个二维数组中,每一行都按照从左到右递增的顺序排序,每一列都按照从上到下递增的顺序排序。请完成一个函数,输入这样的一个二维数组和一个整数,判断数组中是否含有该整数。
输入:
输入可能包含多个测试样例,对于每个测试案例,
输入的第一行为两个整数m和n(1<=m,n<=1000):代表将要输入的矩阵的行数和列数。
输入的第二行包括一个整数t(1<=t<=1000000):代表要查找的数字。
接下来的m行,每行有n个数,代表题目所给出的m行n列的矩...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04 18:26:36
阅读次数:
348
travel the binary tree by level 4 ( from down to top and from left to right every level )
个人信息:就读于燕大本科软件工程专业 目前大三;
本人博客:google搜索“cqs_2012”即可;
个人爱好:酷爱数据结构和算法,希望将来从事算法工作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博客内容:t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04 18:22:16
阅读次数:
381
题目:
输入一个已经按升序排序过的数组和一个数字,在数组中查找两个数,使得它们的和正好是输入的那个数字。要求时间复杂度是O(n)。如果有多对数字的和等于输入的数字,输出任意一对即可。
例如输入数组1、2、4、7、11、15和数字15。由于4+11=15,因此输出4和11。
思路:
最直接的做法是暴力法,两个for循环,时间复杂度为O(n*n),但是这样没有充分利用升序数组这一前提。我们假设数组为A,长度为len,给定的和为sum,最好的方法是先用数组的第一个数A[lo...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04 17:56:57
阅读次数:
596
前一段时间,由于项目需要研究了下progressbar,发现这个小东西还真是不简单。在这个小控件的显示效果上,花费的时间远大于预估的工作量。话说程序员一直是这样,预估的工作量远少于实际。。。
先说明一下,这里主要是针对水平进度条进行说明的,关于圆形进度条或者其他进度条可以依此类推。android系统默认的进度条是圆形的,用到水平进度条一般都会加上这样一个属性:"@android: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04 17:46:46
阅读次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