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hp中如果我们统一编码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很多朋友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utf8和gbk编码中返回的值会有所区别:php 在utf8和gbk编码下使用serialize和unserialize互相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会出现无法成功反序列化的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在不同编码下strlen函数计算中文...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8-08 20:40:26
阅读次数:
193
一、概念 把对象转化为字节序列的过程称为序列化 把字节序列恢复为对象的过程称为反序列化 序列化又称串行化,是.NET运行时环境用来支持用户定义类型的流化的机制。其目的是以某种存储形成使自定义对象持久化,或者将这种对象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NET框架提供了两种串行化的方式:1、是使用Bin....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8 12:18:45
阅读次数:
184
BlazeDS 说明BlazeDS是由Adobe开源的基于amf协议的,用于解决flex与java通讯的组件;基于传统的文本协议的XML传输方式,在抽象层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特别在需要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时,都会在客户端与服务端产生处理的资源。Flash player支持AMF协议,它可以缓解传统基于文...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7 21:38:30
阅读次数:
321
Data Items是用于同步手机和wear的数据接口,一个Date Items通常包括下面几部分:
Payload
一个字节数组,你可以设置任何需要的数据类型,允许进行对象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大小不能超过100k。
Path
唯一的字符串,必须以正斜杠开始(例如,“/path/to/ data”)
通常不需要直接实现DataItem,只需要:
1、创建PutDataRequest...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8-07 13:13:00
阅读次数:
288
什么是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我们可能经常会听到,其实通俗一点的解释,序列化就是把一个对象保存到一个文件或数据库字段中去,反序列化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把这个文件再转化成原来的对象使用。 当两个进程在进行远程通信时,彼此可以发送各种类型的数据。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数据,都会以二进制序列的形式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1 19:28:52
阅读次数:
223
1 简介对象序列化(Serializable)是指将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而反序列化则是根据字节序列恢复对象的过程。序列化一般用于以下场景:1.永久性保存对象,保存对象的字节序列到本地文件中;2.通过序列化对象在网络中传递对象;3.通过序列化在进程间传递对象。对象所属的类必须实现Serializ...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22 00:29:34
阅读次数:
228
对于从事底层信息通信的同行而言,序列化及反序列化想必都是耳熟能详的。脱离很多书面的标准概念,就个人理解而言,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本质其实为了找到一种公共的通用的数据格式达到一个无界的境界,正如方言对于普通话,各国语言对于英语。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发现这么一种具体的格式,并且完成一个相对对称的特性,如同压...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7-11 10:07:34
阅读次数:
235
1.序列化的概念序列化是指将复杂的数据类型压缩成一个字符串,反序列化则是将被序列化的数据还原成之前的数据。PHP中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函数分别是:serialize(value),unserialize(str)如:'xiaoming', 'sex'=>'男', 'age'=>20 ); $str.....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7-07 22:14:02
阅读次数:
270
直接上代码吧#-*-coding:utf-8import osif os.path.exists('d:\\cpickle.data'): os.remove('d:\\cpickle.data')import cPickle as Pshoplist=['apple','banana','...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07 00:09:58
阅读次数:
475
尊重原创: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5071231.html?fr=qrl&cid=870&index=1
1、序列化是干什么的?
简单说就是为了保存在内存中的各种对象的状态,并且可以把保存的对象状态再读出来。虽然你可以用你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存Object States,但是Java给你提供一种应该比你自己好的保存对象状态的机制,那就是序列...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6-27 10:21:14
阅读次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