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创建字符串的两种方式的区别,通常在Java中创建一个字符串会有两种方式,通过双引号直接赋值和通过构造器来创建。建议在平时的应用中,应尽量使用String x = "abcd"这种方式来创建字符串,而不是String x = new String("abcd"); 因为用new构造器的方式肯定会开辟一个新的heap堆空间,而双引号的方式则是采用了String interning(字符串驻留)方式进行了优化,效率会比构造器的方式高。...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2-17 21:03:06
阅读次数:
198
第二章过滤和排序数据1.过滤:使用WHERE子句,将不满足条件的行过滤掉。WHERE子句紧随FROM子句。2.字符和日期:字符和日期要包含在单引号中。字符大小写敏感,日期格式敏感。默认的日期格式是DD-MON月-RR。3.比较运算:=>>=<<=<>或!=赋值:=BETWEEN...AND.....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2-17 18:53:23
阅读次数:
280
解析XML【C#】1.XML元素XML元素包含一个开标记、元素中的数据、闭标记例如:book name其中book是元素名称 book name是元素数据元素名称区分大小写每一个XML文档中必须有一个根元素2.XML属性属性添加在元素的开标记内或者属性的值可以用双引号也可以用单引号3.元素与属性举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e8928401017lwy.html先说1双引号与3个双引号的区别,双引号所表示的字 符串通常要写成一行如:s1 = "hello,world"如果要写成多行,那么就要使用\ (“连行符”)吧,如s2 = "hello,\world...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2-17 12:32:15
阅读次数:
206
1.基本SELECT语句1.基本SELECT语句SELECT标识选择哪些列。FROM标识从哪个表中选择。注意:SQL语言大小写不敏感。SQL可以写在一行或者多行关键字不能被缩写也不能分行各子句一般要分行写。使用缩进提高语句的可读性。2.算术运算符(+-*/)数字和日期使用的算术运算符。操作符优..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2-17 06:56:12
阅读次数:
258
function Trim(str)
{
//把str首尾的空格去掉
var temp1 = str.replace(/(^\s*)|(\s*$)/g, "");
//把str首尾的单引号去掉
var temp2 = temp1.replace(/(^'*)|('*$)/g, "");
//把str首尾的双引号去掉
var temp3 = temp2.replac...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2-15 20:21:19
阅读次数:
191
通过使用 SQL,可以为列名称和表名称指定别名(Alias)。其实,select列的时候取别名有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并不是所有数据库都适用。方法一、直接在字段名称后面加上别名,中间以空格隔开。方法二、以as关键字指定字段别名,as在select的字段和别名之间。当别名没有被双引号括起来时,其显示结果...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2-15 11:44:02
阅读次数:
177
无法返回引用数据传递包括两种,返回值和参数。很可惜,newlisp的返回值只进行值拷贝,也就是返回副本,并没有方法返回引用。那么看看参数吧,通过参数有两种方法传递引用,一种是通过使用单引号,比如:单引号symbol传递参数引用(define (change-list aList) (push 999 (eval aList)))
(set 'data '(1 2 3 4 5))
; not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14 20:02:05
阅读次数:
247
1.字符串表现形式:char ch[5]={'a','b','c','d','e'};注意点: 双引号括起来 每个字符占用一个字节 以'\0'表示字符串结束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char str[100]="haha...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2-13 17:46:31
阅读次数:
175
--数据类型 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布尔型,NULL,数组, 字符串:双引号(支持转义字符和变量替换)单引号(不支持转义和变量的替换功能) 访问字符传中的字符使用$str{} 数组:关键字和值对的集合,可以使用$arr[key]来访问数组元素, 遍历数组使用foreach()循环结构, forea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13 17:39:51
阅读次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