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概述: 为什么要划分传输层? 既然网络层已经能把源主机上发出的数据传送给目的主机,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加上一个传输层呢?这就需要我们理解主机用户应用层通信的主体,位于两台网络主机中真正的数据通信主体并不是这两台主机,而是两台主机中的各种网络应用进程.同一时间一台主机上可能有多个进程同时运行,这时候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4-19 14:08:31
阅读次数:
163
1. TCP框架之间的数据通信的事件机制 http://www.cnblogs.com/gaochundong/p/csharp_tcp_service_models.html 本篇文章的主旨是使用 .NET/C# 实现 TCP 高性能服务的不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APM 方式,即 Asy... ...
分类:
Windows程序 时间:
2016-04-18 00:50:16
阅读次数:
1135
数据传输系统系统组成收发器:
? 连接发送端的收发器实现将数据转换成信号的过程
? 连接接收端的收发器实现将信号还原成数据的过程
信道:信号传播通道
? 传播光信号信道、传播电信号信道
? 有线信道、无线信道
? 单段物理链路信道、多段物理链路组合信道
数据传输系统又主要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传输系统。系统功能信道连接结点的方式数据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信号正...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4-17 22:56:40
阅读次数:
141
Messenger类可以在不同进程中传递Messge对象进行数据通信 Messenger是轻量级的IPC方案对AIDL进行了封装。 步骤: 1、在Service的onBind()方法中创建Messenger对象,并关联Handler 2.在Activity中 ...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6-04-15 15:30:10
阅读次数:
210
本想通过android程序直接访问数据库获取数据,无奈在测试的过程中android一直显示无法找到驱动程序。上网找了许多资料,依旧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决意搭建中介服务器。通过中介服务器进行中转,实现对第三方电脑mysql操控以及和android之间的数据通信。 最后测试成功。 具体步骤如下: 服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6-04-14 23:58:58
阅读次数:
398
输入输出流: ? 输入/输出时, 数据在通信通道中流动。 所谓“数据流(stream)”指的是所有数据通信通道之中,数据的起点和终点。 信息的通道就是一个数据流。只要是数据从一个地方“流” 到另外一个地方,这种数据流动的通道都可以称为数据流。? 输入/输出是相对于程序来说的。 程序在使用数据时所扮演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4-14 22:28:09
阅读次数:
149
VGA和DVI都是视频传输线。前者是传统的模拟传输,后者种类比较多,有仅仅传输数字的或者模拟的或者数模都传的,简单来说后者的视频信号传输质量要高于前者,而且传输速度更快。现在市场上很多显示器都用上了DVI接口,(包括HDMI、HDTV以及谱瑞的Displayport等)
接口非常容易区分的:
RS232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协议标准。是美国电子工业联盟(EIA)制定的串行数据通信的接口标准。你...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4-12 12:59:05
阅读次数:
211
指针是c语言的一个重要概念,指针类型是c语言最有特色的数据类型: *利用指针编写的程序可使调用函数共享变量或数据结构,实现双向数据通信; *可以实现内存空间的动态存储分配;可以提高程序的编译效率和执行速度。 (1)指针的基本概念及指针变量的定义 1.基本概念 计算机的内存是以字节为单位的连续的存储空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4-11 20:44:31
阅读次数:
240
闲的时候查阅了MTK BT/WIFI相应资料,了解了一点框架知识,并且对底层驱动做了简单的代码流程跟踪,也留有一些问题,现做简单记录,不确定以后是否还有时间和机会再继续完善。
下图是MT6589平台,SDIO接口的硬件电路图,该平台有四组SDIO,其中MT6520/28会用到其中一组,当然SDIO仅用于WIFI的数据通信。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4-10 14:34:13
阅读次数:
1168
引用自:http://www.cnblogs.com/zym0805/archive/2011/07/31/2122890.html I2C是由Philips公司发明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仅使用两根信号线:SerialClock(简称SCL)和SerialData(简称SDA)。I2C是总线结构,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4-09 12:16:38
阅读次数: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