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头操作符(->)的通常用法是,使用一个类对象的指针来调用该指针所指对象的成员。左操作数为对象指针,右操作数为该对象的成员。定义重载箭头操作符之后看起来就有点特别,可以用类对象的指针来调用,也可以用类对象直接调用。重载箭头操作符,首先重载箭头操作符必须定义为类成员函数。箭头操作符可能看起来是二元操作...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2 17:56:23
阅读次数:
215
类与对象: 类: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抽象 对象:类的具体实例 类(对象)之间的关系: 关联关系:一个类的实例是另一个类中方法的参数 继承关系(一般与特殊):XX是一种XX,一个类派生出来另一个类 聚合关系(整体与部分): 实现关系: 多态: 面向对象思想 1有哪些类与对象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2 15:21:13
阅读次数:
310
string是java中的字符串。String类是不可变的,对String类的任何改变,都是返回一个新的String类对象。1. 首先String不属于8种基本数据类型,String是一个对象。因为对象的默认值是null,所以String的默认值也是null;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对象,有其它对象没有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2 12:28:23
阅读次数:
254
在python2.x中,从object继承得来的类称为新式类(如class A(object))不从object继承得来的类称为经典类(如class A())新式类跟经典类的差别主要是以下几点: 1. 新式类对象可以直接通过__class__属性获取自身类型:type 2. 继承搜索的顺序发生了.....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1 13:17:41
阅读次数:
334
publicclasstext{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其他类中内部类的调用内部类对象的建立
// newOuter().function();
Outer.Innerin=newOuter().newInner();
in.print();
newOuter().method();
// Outer.Innerin=newOuter.Inner();//当Inner为静态的时候调..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31 17:21:58
阅读次数:
235
第一部分: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抽象了实例化过程。它们帮助一个系统独立于如何创建、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对象。(把一些小的对象组装成大对象,这个工作由专门的类对象来做)
一个类创建型模式使用继承改变被实例化的类,而一个对象创建型模式将实例化委托给另一个对象。
随着系统演化得越来越依赖于对象复合而不是类继承,创建型模式变得更为重要。因为系统定义一个较小的行为集,这些行为可以被...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31 09:55:16
阅读次数:
277
在java.util包中提供了一些集合类,常用的有List、Set和Map类,其中List类和Set类继承了Collection接口。这些集合类 又称为容器,它们与数组不同,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而集合的长度是可变的,数组用来存放基本数据类型的数据,集合用来存放类对象的引用。List接口、Set接口、...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30 23:45:55
阅读次数:
298
一、基本概念 多态性:发送消息给某个对象,让该对象自行决定响应何种行为。 通过将子类对象引用赋值给超类对象引用变量来实现动态方法调用。 java的这种机制遵循一个原则:当超类对象引用变量引用子类对象时,被引用对象的类型而不是引用变量的类型决定了调用谁的成员方法,但是这个被调用的方法必须是在超类...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30 23:31:55
阅读次数:
242
一、概念:(Recursion)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中,是指在函数定义中使函数自身的方法。 定义: 在数学和计算器及科学中,递归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简单的基本情况定义的一类对象或方法,并规定其它所有情况都能被还原为其基本情况。http://zh.wikipedia.org/zh/%E9%80%92.....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30 11:50:53
阅读次数:
201
1.String中的equals和==的区别 String是对象而非基本数据类型,不能使用"=="来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相当, 判断两个字符串内容是否相同用equals(); 判断两个字符串内存地址是否相同用"=="2.startsWith(String str): 判断字符串是否以str为前缀3.e...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30 11:26:03
阅读次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