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垃圾收集算法的核心思想 java语言提供了自动的GC机制,系统会经常检查内存,采用对象引用计数的方式,将引用次数为0的对象回收。这样可以防止两个危险:(1)防止无用对象占用内存资源 (2)防止有用对象被释放,引起内存非法引用。 2.触发GC(Garbage Collector)的条件 (1)应用 ...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7-02-20 14:00:50
阅读次数:
242
在java中提供4个级别的引用: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除了强引用外,其他3中引用均可以在java.lang.ref包中找到对应的类。开发人员可以在应用程序中直接使用他们,其中FinalReference意味着“最终”引用,它用以实现对象的finalize()方法。 1 强引用 强引用就是程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12-19 08:07:17
阅读次数:
273
基本类型与引用类型、强引用和弱引用 Java中数据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引用类型(reference)和基本类型(primitive)。 1)基本类型有8种:boolean、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 它们都有相应的包装类,这些包装类都属于引用类型,它们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11-14 20:34:49
阅读次数:
308
与C/C++相比,java语言不需要程序员直接控制内存回收,java程序的内存分配和回收都是由JRE在后台自动进行,JRE会负责回收那些不再使用的内存,这种机制被称为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GC): 一、主要负责两件事情: 1.发现无用的对象; 2.回收被无用对象占用的内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9-05 01:25:56
阅读次数:
145
对象回收条件:在Java里,当一个对象o被创建时,它被放在堆里.当GC运行的时候,如果发现没有任何引用指向o,o就会被回收.也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对象被回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没有任何引用指向它2)GC被运行.置空处理:在现实情况写代码的时候,我们往往通过把所有指向某个对象的引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8-22 00:41:40
阅读次数:
227
JDBC操作数据库的基本步骤:
1)加载(注册)数据库驱动(到JVM)。
2)建立(获取)数据库连接。
3)创建(获取)数据库操作对象。
4)定义操作的SQL语句。
5)执行数据库操作。
6)获取并操作结果集。
7)关闭对象,回收数据库资源(关闭结果集-->关闭数据库操作对象-->关闭连接)。
package com.yangs...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6-05-12 21:28:52
阅读次数:
218
问题?Java垃圾回收机制
1.碎片的整理
都知道java对象,回收后,会形成碎片,然后它是如何回收和整理的呢?
然后接下来的写操作就会变得更加费时,因为查找下一个可用空闲块已不再是一个简单操作。
JVM在创建新对象的,会在连续的区块中分配内存。因此如果碎片已经严重到没有一个空闲块能足够容纳新创建的对象时,内存分配便会报错。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JVM需要确保碎片化在可控范围内...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4-29 19:10:17
阅读次数:
246
问题?Java垃圾回收机制
1.碎片的整理
都知道java对象,回收后,会形成碎片,然后它是如何回收和整理的呢?
然后接下来的写操作就会变得更加费时,因为查找下一个可用空闲块已不再是一个简单操作。
JVM在创建新对象的,会在连续的区块中分配内存。因此如果碎片已经严重到没有一个空闲块能足够容纳新创建的对象时,内存分配便会报错。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JVM需要确保碎片化在可控范围内...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4-24 06:27:15
阅读次数:
233
以下操作中,可能的解决java内存泄露问题的手段有:【多选】( ) 答案应该为BD首先内存泄露是由于某些无用对象无法回收,对象回收的条件是根据搜素算法不可达,那么哪些可以作为根呢?1.方法区中类静态变量引用的对象2.虚拟机栈帧中引用的对象3.本地方法栈帧中引用的对象4.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从这些根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6-03-15 20:42:04
阅读次数:
425
一、本文参考: 1.《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 2. http://coderevisited.com/memory-leaks-in-java/ 二、对象已死的判定方法 要进行JVM中对象回收首先要判断对象是否已经死亡,判断的方法有如下几个: 1.引用计数法 给对象中添加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6-03-08 02:03:07
阅读次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