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架的基本思想 采用MVC构架一个网站时,最好随时随地地将脑袋中切割成三份(M,V,C),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切割单位,而且也是最容易切割的三个部分,但是在实务上,通常不会这么简单,有时候我们会再多切割成好几块,例如:服务层,数据访问层,数据仓储曾,辅助工具层,等等。 MVC各个部分的责任:Mode...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2-23 11:55:03
阅读次数:
239
上次我们谈了MVC,而之前我们学习过三层,那么我们不禁就要问,他们说的是一回事吗,他们有什么联系吗?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2-21 22:16:04
阅读次数:
206
首先我有一个数据访问层接口:public interface StudentDao { void save(Student stu);}和实现类:1.mysql实现类public class StudentDaoImplByMySql implements StudentDao{ public vo...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19 18:59:44
阅读次数:
203
三层架构的命名:UI: User Interface (数据显示层 用户界面)BLL:Business Logic Layer (业务逻辑层)DAL:Data Access Layer (数据访问层)Dao:Data Access Object (数据访问对象和数据访问层一个意思)常用代码...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2-19 15:36:45
阅读次数:
164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表现层(UI):
UI的作用
(1)向用户展现特定业务数据。
(2)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操作。
UI的设计原则
用户至上,兼顾简洁。
UI中常用的技术
WindowsForm:Form、Control
ASP.NET:aspx、ascx、master、h...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15 19:10:36
阅读次数:
202
原文:Mysql主从配置,实现读写分离大型网站为了软解大量的并发访问,除了在网站实现分布式负载均衡,远远不够。到了数据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如果还是传统的数据结构,或者只是单单靠一台服务器扛,如此多的数据库连接操作,数据库必然会崩溃,数据丢失的话,后果更是 不堪设想。这时候,我们会考虑如何减少数据库的...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2-15 13:38:09
阅读次数:
262
三层即显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显示层
作用
向用户展现特定业务数据
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操作
原则
用户至上,兼顾简洁
业务逻辑层
作用
从DAL中获取数据,以供UI显示用
从UI中获取用户指令和数据,执行业务逻辑,或通过DAL写入数据源。
原则
负责处理业...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14 14:38:47
阅读次数:
132
大型网站为了软解大量的并发访问,除了在网站实现分布式负载均衡,远远不够。到了数据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如果还是传统的数据结构,或者只是单单靠一台服务器扛,如此多的数据库连接操作,数据库必然会崩溃,数据丢失的话,后果更是 不堪设想。这时候,我们会考虑如何减少数据库的联接,一方面采用优秀的代码框架,进行代...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2-14 13:05:50
阅读次数:
242
如果可以并行可以大大提高性能,但在我们的使用中,不可能全是并行的也是要有线行操作,所以我们需要在业务逻辑层进行并行操作的护展:数据访问层不变还是以前一样如下: public class UserDAL { public User GetUser() {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2-12 18:26:19
阅读次数:
182
1、数据访问层DAO的设计(已该工程为例)
(1)首先定义一个接口,规范算法框架。(若子类和基类有很多公用的东西,则应该设计成抽象类)
package com.way.chat.dao public interface UserDao {
//注册成功返回用户id
public int register(User u);
public ArrayList login(User u);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2-02 16:42:01
阅读次数: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