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树的深度优先及广度优先遍历算法,并说明非递归实现。原题出自百度的笔试:当时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已经完全记不得非递归算法该怎么实现了,后来查阅了一下,要用到两个辅助的数据结构:深度优先遍历--->栈;广度优先遍历--->队列;这里以二叉树为例来实现。import
java.util.ArrayD...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0 02:33:07
阅读次数:
425
Java内存分配:1. 寄存器:我们在程序中无法控制 2.
栈:存放基本类型的数据和对象的引用,但对象本身不存放在栈中,而是存放在堆中 3. 堆:存放用new产生的数据 4.
静态域:存放在对象中用static定义的静态成员 5. 常量池:存放常量 6. 非RAM存储:硬盘等永久存储空间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9 23:44:20
阅读次数:
446
题意:一张n*m的网格内每个点有话费,还有若干个宝藏,问一个人要走进去拿走所有宝藏在走出来的最小花费。思路:看宝藏只有13个直接想到了状压dp[i][j]拿了哪几个前一个为j的最小花费,先bfs+优先队列预处理出最短路,然后记忆化搜索就可。代码如下:
1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9 23:26:38
阅读次数:
352
转载:http://bbs.csdn.net/topics/90317145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817832-id-3347227.html帧指针
和栈指针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吗FP帧指针指向帧头SP栈指针指向栈顶大部分现代计算机系统使用栈来给进程传递参...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9 21:00:52
阅读次数:
1047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1411227-id-2780269.html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83年ISO颁布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从低到高分七层:物理层、...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7 14:56:53
阅读次数:
254
(1)最终还是没能参加比赛,一次都没有机会。(2)有梦想,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放弃。(3)这里应该会搬次家,转到github上。(4)作为一个新手,什么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来,就从最基础的数据结构开始好了。待完成的任务:1-2-3-4-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7 14:38:01
阅读次数:
244
我们知道,有些DP方程可以转化成DP[i]=f[j]+x[i]的形式,其中f[j]中保存了只与j相关的量。这样的DP方程我们可以用单调队列进行优化,从而使得O(n^2)的复杂度降到O(n)。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上面的形式,举个例子:dp[i]=dp[j]+(x[i]-x[j])*(x[i...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7 14:19:06
阅读次数:
214
线性表的定义: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线性表从存储结构上分为:顺序存储结构(数组)和 链式存储结构(链表)
顺序存储结构:是用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存储表中的数据 L=(a1,a2,a3....an)
链式存储结构:是用一段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存储表中每一行的数据,段与段之间通过一个引用(指针)相互连接来,形成一个链式的存储结构
看到顺序存储结构的图示,我们可能会马上联想到C语言的数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5-16 01:43:08
阅读次数:
359
散列表是一种ADT。散列表的实现常常叫做散列(hashing),它是一种用于以常数平均时间执行插入、删除、查找的技术。需要元素间任何排序信息的操作将不会得到有效的支持。例如FindMax、FindMax、按序输出等。
散列表的关键是确定散列函数,《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中提到了几种散列函数,但都不是完美的。能解决冲突但有可能散列表占用率不高。字符串中的字符不是随机出现,这也影响到了散列表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6 00:04:10
阅读次数:
493
1.Trie树简介
Trie树,又称字典树、前缀树,被用于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的数据结构。Trie一词便来自于单词retrieval。基本思想:用字符串的公共前缀降低查询时间。比如,在最优的查询二叉树中查询关键字的时间复杂度为M * log N,M是字符串最大长度,N为字符串数量;而用Trie树时,只需O(M)时间。
[1] 中给出一个简单...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5 23:36:16
阅读次数: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