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中设置颜色的方法有多种 1. 颜色的英文单词 2. RGB配色:由R(red)、G(green)、B(blue)三种颜色的比例来配色 这三个值也可以用0%~100%之间的值来设置 3. 十六进制颜色:00 ff CSS的颜色值当使用16进制的色彩值时,若每两位的值相同,可以缩写一半 可以缩写成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9-08-22 23:50:50
阅读次数:
132
use master; #显示数据库 select top 3 * from spt_values; #显示去前3行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2 like '%1010%'; #查询test表中的id2字段 中带有1010的列 create table test(id1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9-08-11 16:58:56
阅读次数:
99
一、MSTP协议MSTP是一个共有的生成树协议,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生成树只运行一个实例,且收敛速度慢,RSTP再传统STP基础上通过改进达到了加速网络拓扑收敛的目的,但是依然存在缺陷。由于STP和RSTP再整个局域网中,所有的VLAN共享一个生成树实例,因此无法实现基于VLAN的负载均衡,网络环境稳定状态下备份链路始终不能转发数据流量,造成带宽的浪费。MSTP(Multipl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8-10 17:05:33
阅读次数:
101
项目要求如下:1.如图下所示蓝色区域为企业内网,红色区域为供应商网络;2.运行MSTP协议,使得VLAN10和vlan20流量负载均衡;3.SW1为vlan10的主网关,SW1为vlan20的备份网关;4.SW2为vlan20的主网关,SW2为vlan10的备份网关;5.DHCP服务器在vlan66,网关在SW2上面;6.企业内网运行静态路由协议或者OSPF路由协议;7.PC1、PC2自动获取ip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8-08 17:29:24
阅读次数:
127
博文大纲:一、什么是MSTP?二、MSTP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MSTP的网络层次。2.MST域。3.MSTI。4.端口角色。5.MSTP的端口状态。三、MSTP的保护功能。1.BPDU保护。2.根保护。3.环路保护。4.TC保护。四、MSTP的配置过程。一、什么是MSTP?MSTP是一个共有的生成树协议,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MSTP(MultipleSpanningtreeAlgo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7-31 11:16:16
阅读次数:
2178
import cv2 def get_img_from_camera_net(folder_path): cap = cv2.VideoCapture("rtsp://admin:admin@10.80.11.11/ch1/stream1")#获取网络摄像机 i = 1 while i<3: ret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07-17 11:09:13
阅读次数:
850
项目背景:某公司在北京建立了总部,后在广州建立了分中心,并在全国各省都设立了办事处。总部设有研发、市场、供应链、售后等4个部门,统一进行IP及业务资源的规划和分配。公司规模在2016年快速发展,业务数据量和公司访问量增长巨大。为了更好管理数据,提供服务,公司决定建立自己的小型数据中心及云计算服务平台,以达到快速、可靠交换数据,以及增强业务部署弹性的目的。总部、分中心及某办事处的网络架设(实际设备)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6-28 16:34:30
阅读次数:
90
|STP/RSTP/PVST/MSTP的概念STP该协议可应用于在网络中建立树形拓扑,消除网络的二层环路,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路径冗余,但不是一定可以实现路径冗余。STP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交换机之间传递一种特殊的协议报文,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ProtocolDataUnit,简称BPDU),来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SpanningTreeProtocol在IEEE802.1D文档中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6-28 11:47:24
阅读次数:
177
MSTP(MultipleSpanningTreeProtocol,多生成树协议),将环路网络修剪成为一个无环的树型网络,避免报文在环路网络中的增生和无限循环,同时还提供了数据转发的多个冗余路径,在数据转发过程中实现VLAN数据的负载均衡。MSTP兼容STP和RSTP,并且可以弥补STP和RSTP的缺陷。它既可以快速收敛,也能使不同VLAN的流量沿各自的路径分发,从而为冗余链路提供了更好的负载分担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6-25 15:25:27
阅读次数: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