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原码,反码,补码 只需要记住这几句就够了1.二进制的最高位是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2.正数的原码,反码,补码都一样3.负数的反码=它的原码符号位不变,其他位取反4.负数的补码=它的反码+15.0的反码,补码都是06.java中的数都是有符号的7在计算机运算的时候,都是以补码的方式运算...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29 19:32:34
阅读次数:
152
在c 中左移也就是所说的逻辑移位,右端补0,
而右移是算数移位,左端补齐的是最高位的符号位。(有的编译器可能右移也是逻辑移位,但道理是一样的),这里以右移部符号位为准。
故负数左移,有可能变成正数,但负数右移,肯定还是负数。
/**********************************************************************
* y...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3-29 13:39:57
阅读次数:
208
原码, 反码, 补码的基础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一个数, 计算机要使用一定的编码方式进行存储. 原码, 反码, 补码是机器存储一个具体数字的编码方式.1. 原码原码就是符号位加上真值的绝对值, 即用第一位表示符号, 其余位表示值. 比如如果是8位二进制:[+1]原= 0000 0001[-1]原= 1...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2 10:31:08
阅读次数:
271
1. 为什么要获得符号位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判断数值的正负,来做相应的逻辑处理。条件判断语句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个需求。有时候会有下面的情况,
if (x > 0) {
x = x - 1;
} else {
x = 1 - x;
}
if (x < 0) {
x = -x;
}
正负只是数值的符号位变化,或是计算结果的符号位变化。但是我们需要用一个判断,首先...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19 20:25:38
阅读次数:
210
原码:将一个整数,转换成二进制,就是其原码。 如单字节的5的原码为:0000 0101;-5的原码为1000 0101。 反码:正数的反码就是其原码;负数的反码是将原码中,除符号位以外,每一位取反。 如单字节的5的反码为:0000 0101;-5的反码为1111 1010。 补码:正数的补码就是其....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15 21:06:42
阅读次数:
134
作用:保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关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说,实际的生产中,一般不使用物理上的外键约束的,都是使用逻辑上的外键约束)要求:父表与子表的存储引擎必须相等,而且只能是InnoDB;禁止使用临时表;外键列和参照列的数据类型相同。数字的长度和是否有符号位必须相同。字符的长度则...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3-14 18:17:02
阅读次数:
145
计算机中的数都是以二进制存储,位运算是直接对二进制数进行操作的运算,它的速度非常快。移位运算是其中比较常用的。1. 移位运算分为 逻辑移位 和 算术移位。逻辑移位,是不管往哪边移动,都用0来补齐。算术移位:算术左移,用0补齐。算术右移,用符号位来补齐。注意:将移位区分为逻辑移位和算术移位的原因是,不...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14 15:08:22
阅读次数:
212
java移位运算符不外乎就这三种:>(带符号右移)和>>>(无符号右移)。
1、 左移运算符
左移运算符
1)它的通用格式如下所示:
value
num 指定要移位值value 移动的位数。
左移的规则只记住一点:丢弃最高位(符号位同样丢弃),0补最低位
如果移动的位数超过了该类型的最大位数,那么编译器会对移动的位数取模。如对int型移动33位,实际上只移动了332=1位。...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13 18:46:09
阅读次数:
152
引用类型就是在赋值或给函数传递参数对的时候,把本身数据传递过去,这样在函数的调用过程中,会影响原始数据,类属于引用类型1、整型:Int8:有符号8位整型;Int16:有符号16位整型Int32:Int64:Int:平台相关有符号整型UInt8:无符号8位整型UInt16:无符号16位整型UInt32:UInt64:U..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11 19:59:15
阅读次数:
195
1. 范围 float和double的范围是由指数的位数来决定的。 float的指数位有8位,而double的指数位有11位,分布如下: float: 1bit(符号位) 8bits(指数位) 23bits(尾数位) double: 1bit(符号位) 11bits(指数位) 52bits(尾数位)...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11 12:22:42
阅读次数:
107